大同市云州区大北庄村民居
阳高县友宰镇大辛庄村古堡,原名孤寨,建于明嘉靖年间
洪门寺遗址,位于桑干河南岸火山岩峡谷中
始建于隋末,寺庙依山开辟,天然地洞和人凿洞穴占据半壁山崖
浑源县五峰山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平型关大捷乔沟遗址,位于灵丘县白崖台乡,是平型关大捷主战场。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东侧乔沟一线伏击进犯的日军,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于老爷庙争夺战遗址烽火台东望平型关大捷纪念馆
远望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大同市灵丘县与忻州市繁峙县分界线的平型岭上,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平型关是明代内长城重要关口,东连河北紫荆关,西接山西雁门关,是京西重要藩屏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繁峙县神堂堡乡韩庄长城
战国时赵国修筑,隋代重修,明代时在原长城外包砌砖石,加高加宽,筑成内长城,现存六个敌楼
茨字贰拾陆號臺
2024年五一,再游佛光寺。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古竹林寺
佛光寺,原为五台山名刹,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毁于唐武宗会昌灭佛,唐宣宗大中年间重建,金代增建文殊普贤二殿,后普贤殿毁于火
2009年,包括佛光寺在内的五台山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
唐乾符四年(877年)建造的石经幢,高4.9米
现存建筑分布在自西向东逐层升高的三层台地上,东大殿耸立于最高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国现存第三早的木结构建筑,面宽七间30.48米,进深四间18.12米,由檐柱和内柱各一周合成,内外柱等高。大殿为八架椽,单檐五脊顶,殿身四周柱头上和补间处皆设斗拱承托屋檐,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
东大殿前经幢,高2.84米
幢身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和“唐大中十一年”之文,与东大殿内槽明栿墨书题记可相印证。1937年6月,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等据此确定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
大殿檐柱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补间为五铺作双杪
转角铺作。外檐柱头铺作出挑达3.69米,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出挑最远的。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
正脊两端为元代补配琉璃鸱吻,沿用唐代形制,高大雄健
大殿匾额“佛光真容禅寺”为明万历年间遗物
东大殿集唐代木结构建筑、彩塑、壁画和墨书题记,“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佛坛上供奉33尊唐代塑像,核心为阿弥陀、释迦、弥勒三世佛,普贤文殊二菩萨。民国时期,寺僧曾用颜料对佛像做了表面重妆
明宣德年间,本随禅师在殿南北东三侧檐墙内塑五百罗汉像,现存296尊
佛坛南端天王像后塑供养者宁公遇趺坐等身像
北侧明栿墨书题记“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
内柱列北次间明间栱眼唐代壁画弥陀说法图,此画与释迦摩尼佛须弥座后侧束腰处壁画均为唐代始建遗存
前槽北、南两稍间外侧栱眼各有四色卷草花纹图,应为唐代壁画
殿门内侧留有多处后世游客的墨书题记。最早的题记为“咸通七年”四字,唐懿宗咸通七年为公元866年
此题记“沙门玄翥咸通七禩”,禩是祀的异体字,与年同义,可见连木门都是唐代原构件
北魏时期祖师塔
于东大殿高台俯视下方庭院
文殊殿,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修建,是我国佛寺中最大的配殿,面阔七间33米,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
中心佛坛供奉金代塑文殊菩萨骑狮像及胁侍共7尊
殿内采用减柱造,原本18根金柱实际只用了4根。梁架采用大跨度八字柁架,将主额上的重力传递到副额两端,再传递到内柱和山墙柱上,是中国古建筑中最早的实例
东西北三面山墙上有明宣德年间绘制的259尊罗汉像壁画,现存248尊
罗汉像分上下两层排列,色彩丰富,姿态多样,表情生动,其中包括罕见的罗汉吹奏乐器的场景
伽蓝殿
佛光寺网红狗二亮
阳泉市平定县下董寨村龙潭峡谷景区
娘子关,位于平定县娘子关镇,原名苇泽关,因相传唐平阳公主率兵驻守于此而得名,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娘子关关城襟山带河,两翼长城蜿蜒,现存关城建于明嘉靖年间,有南东两座关门
绵河
固关长城,位于平定县新关村,是内长城重要关隘
平定县七亘大捷景区,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129师386旅在七亘村东西两侧高岭上设伏袭击日军取得大捷
山西旅游详细内容:
长城一号公路(一)
太原
大同
浑源应县
五台山老牛湾代县
北武当山管涔山
平遥古城
平遥镇国寺双林寺
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壶口瀑布广胜寺
返回山西旅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