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山西——壶口瀑布、广胜寺
冰岩地带
取消

山西——壶口瀑布、广胜寺

黄河壶口瀑布视频,2013年2月13日,Canon EOS 5D Mark II拍摄于山西吉县一侧


壶口瀑布,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

每到冬季,黄河上游的水夹杂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涌至壶口,叠摞堆积起来,和石岸相平,形成了连接陕西、山西两省的天然通道

黄河流经吉县龙王山附近时,奔流在狭窄的晋陕峡谷中的黄河河床由300米乍缩为50米,河水聚拢,收束为一股,猛跌深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落差30多米,如壶注水一般,因此得名

壶口瀑布声形粗犷,气势壮观,号称世界第一大黄色瀑布,有谷涧起雷、群龙戏浪、水里冒烟、彩虹通天等四大奇观

    黄河入壶口处,湍流急下,激起的水雾腾空而起,恰似从水底冒出的滚滚浓烟

瀑布飞泻,反复冲击岩石和水面,产生巨大的声响,在山谷中回荡,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让人感受到“黄河在怒吼”、“黄河在咆哮”

    壶口景色,四时各异,严冬则冰封河面,顿失滔滔;春来则凌汛咆哮,如雷贯耳;盛夏则大洪盈岸,蔚为壮观;秋季则洋洋洒洒,彩虹通天

壶口至孟门约5公里,在这段400多米宽的箱形峡谷的底部,黄河水流溯源持续下切,形成一条30至50米宽,10至20米深的深槽。由于传说它为龙身穿凿,故取名十里龙槽

北望黄河上游

南望黄河下游

广胜寺,位于临汾洪洞县城东北16公里的霍山,始建于东汉建和年间,初名俱卢舍寺,唐代取“广大于天,名胜于世”之意改名,后屡有毁建

广胜寺分上寺、下寺、水神庙、分水亭、霍泉五组建筑

上寺的琉璃宝塔即飞虹塔,原名广胜塔

现存为明正德至嘉靖年间重建,后在底层加建了一圈回廊。塔体呈八角锥体,13层,高47.31米,是国内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琉璃塔

塔身各层皆有出檐

全身用黄、绿、蓝三彩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

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

捏制精巧,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

每逢红日高照,塔身金碧辉煌、熠熠闪光,远眺仿佛是一条美丽的彩虹,故此得名

塔中有踏道可攀登而上,有明代铜铸佛像

上寺前殿,又称弥陀殿,殿内供西方三圣像,中为明代铜铸阿弥陀佛,两侧为泥塑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殿内四周陈列红色藏经橱,《赵城金藏》原存放于此。《赵城金藏》是金皇统年间开版的木刻版汉文大藏经,因刻于金代,被供养在赵城县(今属洪洞县)广胜寺而得名,今存4000余卷,全世界只此一部,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

弥陀殿为明嘉靖年间重修,但大木构件和梁架结构均保留元代旧构。殿内施六根大斜梁翘挑平梁,减少两缝梁架,在结构上有独到之处

上寺大雄宝殿,明景泰年间重建

殿内供华严三圣像,中为明代木雕释迦牟尼佛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上寺毗卢殿,又称天中天殿,元代遗构,明代重修

隔扇门上木雕棱花制作精美

殿内供三佛、四菩萨。毗卢佛背光精致,做工考究

殿四周佛龛供铁铸佛像35尊

上寺各殿屋顶上各种琉璃脊兽,造型多样,色泽艳丽,制作精湛,光彩夺目

下寺山门,前后檐加出雨搭似重檐楼阁,为元代建筑

下寺前殿,元代遗构,明清两代多次重修

殿内仅用两根柱子的人字斜梁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罕见的实物孤例

下寺后殿,建于元至大年间。木结构采用大横额、减桩移柱等方法,形成跨度大、空间大、外部雄伟的特点

殿内主像为三世佛

内壁原有元代壁画,1928年被盗卖到国外,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现仅残存山墙上16平方米的画面

水神殿,原名明应王殿。水神庙是祭祀霍泉神的庙宇,建于元延祐年间

外壁壁画。殿内四壁有近二百平方米的元代壁画,其中南壁上的大行散乐忠都秀戏剧壁画和西壁上的打球图,尤为珍贵。元代壁画与飞虹塔、《赵城金藏》并称广胜三绝

元代戏台


山西旅游详细内容:
太原
大同
浑源应县
长城一号公路
五台山老牛湾代县
北武当山管涔山
平遥古城
平遥镇国寺双林寺
乔家大院
王家大院
运城
返回山西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