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普陀山
冰岩地带
取消

普陀山

       浙江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现存寺庵二十多座。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平方公里,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海盐,南至宁波慈溪,全长36公里,双向六车道,2008年5月通车。大桥护栏颜色自慈溪到海盐分别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彩虹七色,每种颜色覆盖5公里

海中平台“海天一洲”,在大桥正中间,外形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主体平台共6层,观光塔16层,高145.6米

站在塔上,可以远眺S形曲线的大桥平面“长虹卧波”的优美姿态,以及钱塘江大潮和附近的嘉兴港、杭州湾湿地等景色

西堠门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又名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全长48.16公里,于2009年12月正式通车,由金塘、西堠门、桃夭门、响礁门和岑港5座跨海大桥及接线公路组成,起于舟山本岛,途经里钓、富翅、册子、金塘四岛,至宁波镇海登陆

从舟山朱家尖码头乘船,莲花洋是登普陀山的必经航路。船行洋上,如果赶上午潮,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万朵莲花随风起伏;如遇大风天,则波翻盈尺,惊涛骇浪

普陀山山门

海岸牌坊,建于1919年

普济禅寺永寿桥前“观自在菩萨”影壁。普济禅寺,俗称前寺,位于白华山南灵鹫峰下,始建于宋元丰年间,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后改名宝陀观音寺,明万历年间改建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是普陀山第一大寺和供奉观音菩萨的主刹,与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普陀山三大寺

御碑亭南“南无观世音菩萨”影壁

御碑亭,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

中竖汉白玉御碑,上镌雍正皇帝所书记载普济寺兴建和普陀山历史的御书

香亭,又称八角亭

海印池,亦名放生池、莲花池,始建于明代,池上筑桥三座,中间一座北接普济寺正门,南衔御碑亭,桥中有湖心亭

海印池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每年六月莲花盛开,池中树影、亭影、桥影倒映,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正山门

天王殿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主殿,俗称“活大殿”,圆通是观世音菩萨的别号

殿中供奉高8.8米的毗卢观音,为菩萨正身法像,东西各塑16尊不同服饰、不同形态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

法堂

多宝塔,在普济寺东南海印池旁,建于元元统二年(1334年),又名太子塔,为富有元代建筑特色的方形塔,两层塔座,三层塔身,高18米,有台无檐,全用太湖石砌成,是普陀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与法雨寺九龙藻井、杨枝庵观音画像并称普陀山镇山三宝

    紫竹林,是观音菩萨修道的地方

紫竹林庵,位于梅檀岭下,潮音洞西,正对莲花洋,东南与洛迦山隔海相望。初名听潮庵,1919年复建时,康有为题写庵额“补怛紫竹林”

圆通宝殿

供汉白玉观音坐像,高2.8米,重约1吨,背景为紫竹林图

紫竹茂密,岩石亦呈紫红色,剖视可见竹叶状花纹,称紫竹石

澹澹亭,左侧为大士桥,右侧海中为善财礁

不肯去观音院,全山建寺最早的地方。唐咸通四年(863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慧锷以为观音不肯东渡去日本,于潮音洞登岸,留佛像供奉在当地张姓居民家中,称“不肯去观音院”,观音道场自此开始

此处被视作普陀第一庵,五代后梁时迁址于灵鹫峰麓,即今普济寺之前身,潮音洞上的旧址因而湮没。现在的不肯去观音院为1980年原址重建,2001年扩建而成

正殿

“禁止捨身燃指”碑,相传古代一信徒东渡拜佛,船倾落水,观音现身海上将其送至岸边,信徒便用袈裟裹住手指,把手指当烛点燃来拜谢观音,手指燃尽却又长出新的手指。这一传说激发后世信徒纷纷效仿,宋元以来香客多在潮音洞前叩求菩萨现身赐福,常有人在此跳海舍身,也有人在此燃指,以求菩萨灵验。明万历年间,参将董永燧在此建“莫舍身”亭以戒舍身燃指者,都督李分、参将陈九恩竖“禁止捨身燃指”碑于亭中,亭现已毁

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叠

潮音洞,是半浸海中的天然石洞,高10多米,深约30米,宽3-5米,洞口朝海,洞内裂石嶙峋,日夜为海浪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而得名

相传观音菩萨在此屡现灵相。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潮音洞左侧上方的岩壑中有一小型石泉,旧名甘露潭,后改名光明池

南海观音立像,位于龙湾岗巅,处观音跳、南天门之间,面朝大海,与洛迦山隔海相望

由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大和尚发起,海内外佛教界捐资建造,1997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

总高33米,寓意观音菩萨的三十三应身。观音身高18米,莲花台高2米,台基为两层方形殿堂,底层为功德厅,上层为观音堂

观音顶现弥陀,左手托法轮,右手施无畏印

立像作漂海观音造型,用亚金铜材制造

铜像北面的“大士海会”浮雕

牌坊前万人礼佛广场上横放20多米长的铜制香案

东望西方净苑

西方净苑,又称西方庵,始建于清末民国初,与洛迦山隔海相望

圆通殿

供汉白玉观音坐像

观音跳,海石巨大扁平,危悬崖侧,似坠且止。石巅有菩萨足印,深陷入石,趾跗分明,相传此石为观音菩萨初开普陀山弘法圣地,从洛迦山一跃而至时的借力之石;又说此石是菩萨眺望大海,修证圆通时所踏之石,又名观音眺

法雨禅寺,俗称后寺,位于光熙峰下,为普陀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不远处千步沙海滩海浪昼夜作响,初名海潮庵,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赐额“天华法雨”,遂称法雨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之上

    山门

九龙壁,建于1987年

天王殿

玉佛殿

殿内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圆通殿,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黄瓦是清康熙年间从南京明故宫九龙殿搬迁而来并仿建的,无梁无钉,堪称一绝。殿前月台24块明代青石栏板,浮雕有二十四孝图

    殿内供高6.6米的毗卢观世音坐像,两旁列十八罗汉

普陀山三宝之一的九龙藻井,一龙盘顶,八龙环八柱昂首舞爪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龙砖,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立体图案,造型优美,古朴典雅

御碑殿

供千手观音

大雄宝殿

供三世佛

由法雨寺到慧济寺需经香云路,全程石阶1088级

“海天佛国”石,为明朝抗倭名将侯继高所书。石上又叠一石,状如巨钟,上有题刻“云扶石”三字。云扶石上有一小潭,如碗若钵,可承天露

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88米,峰顶名白华顶,又名菩萨顶

“佛顶顶佛”照壁

慧济禅寺山门。慧济禅寺,位于佛顶山上,俗称佛顶山寺,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始建于明代,初名慧济庵。明万历,清康熙、嘉庆三帝所赐的三枚御印便藏于慧济寺

天王殿

大雄宝殿

供释迦牟尼像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木雕像

1930年植物学家钟观光于慧济寺后门左侧发现一株鹅耳枥,1932年经植物学家郑万均鉴定为新发现的树种,定名“普陀鹅耳枥”,现在大约有250棵鹅耳栎树在普陀山、杭州植物园等地生长

千步沙,长约1750米,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

南起几宝岭北

东北至望海亭

沙色如金,沙面宽阔平缓,沙质柔软细净


普陀山千步沙视频,2013年4月30日

浙江旅游详细内容:
杭州
绍兴
宁波
西塘
乌镇
返回浙江上海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