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丽江古城
冰岩地带
取消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大研古城,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青山环绕,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而得名。2003年4月,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云南丽江地区改设为丽江市,并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保护区后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纳西东巴象形文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丽江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另一个是歙县),据说是因为丽江土司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北依象山、景虹山,西枕狮子山,至今依然大片保持明清建筑特色,“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瓦屋鳞次栉比,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风貌,又富水乡韵味,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
       丽江风景以二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二山即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一城即丽江古城,一湖即泸沽湖,一江即金沙江,一文化即纳西东巴文化,一风情即摩梭风情。

丽江古城手绘图 (点击看大图)



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水河从古城的西北端流至玉龙桥下

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股流向东南,再分成无数股小支流穿流于古城内各街巷,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水渠曲直而延伸,房屋就地势高低而组合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是个占地约6亩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平坦洁净,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广场的形状像方形大印,名四方街是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而得名

四方街西有西河,东为中河,西河上设有闸门,河水可利用西河与中河的高差漫过广场,冲洗街面,然后流到广场四周的污水暗沟里。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街景独特。四方街放射出数条主道,又从各主道岔出众多街巷,蛛网交错,四通八达,置身其中,令人仿佛步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繁华景象

    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1999年重建竣工。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府内大小房间共162间。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也是皇帝赐姓,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建筑群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木府宫廷式建筑风格模仿紫禁城,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石牌坊,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宽9米,高18米,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忠义”二字,原石牌坊在文革中被拆除

    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时世袭丽江土司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

议事厅,是土司议政之殿,端庄宽敞,气势恢弘

明代以前,纳西人是没有姓的,名字实行父子联名四个音字制。明洪武时,纳西首领阿甲阿得归顺大明,朱元璋赐姓木,并说:“从朱字中分出一个木,表明你是朱家骨干,木字上加人字就是朱,表明你是朱家人。”木氏认为木姓为皇帝所赐,只能为贵族专用,对百姓给他们取了和姓。所以纳西人有“官姓木,民姓和”之说

议事厅前广场

万卷楼,木氏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著称

楼内藏有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

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处

陈列著名的六位木氏土司画像

光碧楼,是后花园的门楼

连接前殿后园的廊桥

玉音楼,是接圣旨和歌舞宴乐之地

戏台

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

在三清殿前远望木府中轴线和丽江古城,采用乌瓦的高大宫殿在古城环境中并不显突兀

    木府的花园叫作玉花园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目前保留下来的只有洞经音乐部分和白沙细乐。丽江古乐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在流传中又逐步融合了纳西族乐调,典雅的丝竹乐风变为粗犷有力。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常见的乐队编制是八人组和四人组,分吹管、弹拨和拉弦乐器组

家院,木府土司及家人居住的地方

明嘉靖皇帝题字旌孝的“割股奉亲”匾额

堂屋

三眼井,由高到低分为三级,用条石铺筑而成,第一眼井饮水用,第二眼井洗菜淘米用,第三眼才是洗衣服和清洁其他日用品的

官门口,通往木府的关门,原名关门口

在文昌宫前俯视鳞次栉比的古城瓦屋,呈现出一片天地混融的黛青色

三坊一照壁的手工建造土木结构房屋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常见的民居形式。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此外,不论城乡,家家房前都有宽大的厦子(外廊)

远望狮子山上万古楼

万古楼,纳西语称“温古轮”,意为观览畅怀于制高点,谐音而名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登上万古楼,北眺玉龙雪山,东观大研古城,西瞰丽江新城,南望田园村落

在万古楼前俯视古城

俯视木府议事厅

古城里更多的是这样幽静的窄巷子

丽江市纳西文化传习协会。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作“司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源于纳西族东巴经

丽江古城最热闹的是晚上,傍晚时四方街上就已万头攒动

纳西族女子身着简化版“披星戴月”服进行歌舞表演

临街商铺二楼窗口上观看表演的游客

四方街西侧三层楼的科贡坊,是丽江士绅为表彰科贡巷里一门三举人和纳西族最后一位进士而建

狮子山上灯火

酒吧街上大大小小的酒吧、茶楼、商铺门前串串大红灯笼形状各异,红灯笼的倒影随河水飘荡

酒吧里的歌手

歌舞表演

古城内的街道地面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

大石桥,位于四方街东百米,因从桥下河水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十余米,宽近四米,桥面用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

    中河上放莲花灯

古城内的玉河水系上建有桥梁354座,桥梁形制多种多样

小石桥

溢璨井,因位于阿溢璨村而得名,据传南宋理宗宝佑元年冬,忽必烈率蒙古军“元跨革囊”南征大理过丽江时曾驻此村,饮此井泉。泉边小碗,可自取舀饮

玉泉公园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俗称黑龙潭

古城玉水河的源头便来自玉泉公园内的泉眼

锁翠桥是拍摄玉龙雪山的最佳地点,站在桥上就可将玉龙雪山、象山、五孔桥、得月楼、一文亭和它们在清澈的黑龙潭水中的倒影都拍下来

玉龙雪山藏在云雾中只露出一角

得月楼四面临水,雕梁画栋

一代文豪郭沫若题写了得月楼匾额和两幅对联,一幅是“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另一幅是“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上下联均引用了毛泽东诗词),生动描绘了奇丽的湖光山色

纳西古乐宫

五凤楼,原在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黑龙潭畔,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高20米,进深3间,从四面看都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表现出独特的纳西建筑风格

珍珠泉,泉底常有气泡如串串细碎珍珠冒出

大部分纳西族人的日常服饰已基本与汉族人相同,一些中老年妇女头戴八角帽,身着靛蓝色布袍的装扮还能看出纳西族传统女装“披星戴月”服的影子来

和国华,丽江现在仅剩的老东巴之一。东巴教是纳西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东巴意为智者,是东巴教的祭司、经文讲师,是纳西族古文化的传承者和教育者,东巴文化就是靠东巴教及用东巴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经》传承下来的

摩梭手织,采用原始的编织机,由摩梭妇女手工编织而成

丽江养鹰人

银匠制作银器

淘碟小屋

一个人打非洲手鼓唱歌也很有感觉


云南旅游详细内容:
昆明
大理
丽江束河古镇
丽江周边
返回云南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