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苏州——四大名园
冰岩地带
取消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这些园林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
       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分别代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艺术风格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范,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而拙政园、留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合称中国四大园林。

沧浪亭

       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购得唐末五代孙承佑的池馆遗址,依山建亭,取《 楚辞》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之意,命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一文。后来,沧浪亭数易其主,多次重建。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园内布局以山为主,以水为辅,所有建筑皆环山而建,园北部封溪岸边的曲折漏窗复廊,巧妙地把水景隔在园外。以清幽古朴见长,富有山林野趣。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览路线:沧浪胜迹坊→大门→面水轩→沧浪亭→明道堂→瑶华境界→看山楼→翠玲珑→仰止亭→五百名贤祠→清香馆→御碑亭。


沧浪亭园门

假山上的沧浪亭,亭上匾额刻有清代著名学者俞樾的“沧浪亭”三字,两旁柱上有一广为传唱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集欧阳修、苏舜钦诗句,意境深远

闲吟阁,亭中对联云:“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面水轩,原名观鱼处,重修后取杜甫诗句“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而改为面水轩。北临清流,南面假山和沧浪亭,环境优雅怡静

瑶华境界和明道堂之间的院落,古树掩映。明道堂位于沧浪亭中部,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瑶华境界,位于南部的三间轩

沧浪亭的花窗据说有108式,构思独特,形态万千

花瓶门内,两支芭蕉,构成一幅夏日园林风景

沧浪亭的曲廊很有特色,依地势而建,蜿蜒曲折,与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爬山廊并称苏州园林三大长廊。这段曲廊环绕水池,形成一个天然的院落

狮子林

       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开放面积约14亩,假山占全园面积的一半,洞壑深幽空灵,石峰姿态各异,有假山王国之誉。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览路线:门厅→大厅→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指柏轩→见山楼→花篮厅→古五松园→真趣亭→石舫→暗香疏影楼→听涛亭→问梅阁→湖心亭→扇亭→正气亭→御碑亭→修竹阁→立雪堂。


狮子林园门

正厅正中悬挂国画《苍松图》,画的上方为“云林逸韵”的匾额

九狮峰,位于小方厅北庭院花坛内。初看涡孔遍布,无甚奇特,细察似九头小狮自在嬉耍,需要很好的眼力和想象力才能找全。此峰用若干块湖石镶嵌接叠而无斧凿痕迹,叠石技艺相当高超

太湖石堆叠的石峰,巍巍雄浑,重岩迭嶂

湖心亭、石舫、暗香疏影楼等主要建筑尽收眼底。狮子林虽以石为胜,但水池把遍布全园的奇石串接在一起。石舫为仿真石船,尾舱两层,上层通平台。暗香疏影楼是园西北角的二层楼,名自宋林和靖诗句“疏影斜横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扇亭,位于园西南角,亭内地面、小桌和窗户都取扇形

花篮厅、见山楼。花篮厅本名荷花厅,被焚毁,后从别地移来此花篮厅。花篮厅是一种小型厅堂,厅中步柱不落地,改成很短的重莲拄,柱端雕成花篮状。见山楼,取晋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此楼贴近假山,二楼有直通假山的通道。见山楼的面积仅为指柏轩的十分之一,以衬托出指柏轩的高大,又不与假山争高低,匠心独具

    湖心亭,位于水池中央,连接亭的九曲桥与南面的石拱桥一平一拱、一曲一直、一轻一重,形成鲜明对比。园内东南部以太湖石堆砌的假山,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最著名的假山群,上有很多太湖石峰和石笋,石峰间生长松柏。整个山体由太湖石架空叠成,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曲径交错,洞壑重生,盘旋曲折,迷阵重重

飞瀑,从湖心亭西望有瀑布飞泉,共分五叠跌落飞溅,上有听涛亭,亭内有悬匾“听涛”与湖心亭中“观瀑”遥相呼应

拙政园

       始建于1509年,为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历时16年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的园林。后园子主人更换频繁。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池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荷叶飘香。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堂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
       拙政园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于一身,园中有亭台楼阁、厅堂廊桥40余处,体现了高超的建筑艺术。占地60亩,其中十分之六是水,亭廊舫榭皆依水而筑,山水美景皆因水而生。
       拙政园疏朗开阔,曲径通幽,亭堂名称无不引经据典,意境深远,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览路线:园门→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涵青亭→听雨轩→海棠春坞→倚虹亭→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见山楼→柳荫路曲→别有洞天→波形廊→倒影楼→扇亭→笠亭→浮翠阁→留听阁→盆景园→塔影亭→卅六鸳鸯馆→宜两亭→别有洞天→香洲→得真亭→静深亭→小沧浪→听松风处→南轩→远香亭→绣绮亭→枇杷园→园林博物馆→出口。


拙政园园门

芙蓉榭,卷棚歇山顶,四角飞翘,一半建在岸上,一半凌空架于水波上,面临广池,池水清清,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天泉亭,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围柱间有坐槛。亭下有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四周草坪环绕,花木扶疏

    秫香馆,位于园东部中央,古色古香,雍容典雅,窗门上木雕细致逼真,精美绝伦。以前四周遍布农田,金秋时节,阵阵稻香随清风飘来,因此得名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东园和中园间的长廊是一条复廊

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别有洞天及园外耸立的北寺塔,这是江南造园工艺之借景。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四个圆洞门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

见山楼,园中部西北角荷花池中的二层阁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从西部可通过平坦的廊桥进入底层,而上楼则要经过爬山廊和假山石级。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楼高敞,可将中园美景尽收眼底。春季满园新翠,姹紫嫣红;夏日薰风徐来,荷香阵阵;秋天池畔芦荻迎风,寒意萧瑟;冬时满屋暖阳,雪景宜人。见山楼高而不危,耸而平稳,与周围的景物构成均衡的图画

    香洲,位于园中部北侧的集亭、轩、楼于一体的舫式二层建筑。《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船头是台,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比例大小得当,建筑手法典雅精巧。香洲正当东、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由三块石条所组成的跳板登“船”,站在船头,波起涟漪,四周开敞明亮,满园秀色,令人心爽。香洲船头上悬有文徵明写的题额

荷风四面亭,座落在中园池中小岛,四面环水,湖内莲花亭亭净植,湖岸柳枝丝丝婆娑。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但见亭出水面,飞檐出挑,红柱挺拔,基座玉白,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明珠

    波形水廊,西园与中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依水而建,蜿蜒起伏。因随着池水而高低起伏,被称为波形水廊。构思独特,令人叫绝

浮翠阁,西部景区最高处笠亭山上八角形双层建筑,名自苏东坡诗句“三峰已过天浮翠”。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造型高耸凌空,立面槅扇饰有精美图画。登阁眺望四周,山清水绿,天高云淡,满园青翠,生机盎然

卅六鸳鸯馆,东汉大将军霍光云:“园中凿大池,植五色睡莲,养鸳鸯卅六对,望之灿若披锦”,馆名取其意。位于园西部,鸳鸯厅是古建筑中的一种形式,厅中的银杏木雕玻璃屏将大厅一隔为二,南厅叫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馆称为卅六鸳鸯馆。陈设古色古香,家具摆设配置精当。蓝色玻璃窗,使室内有适量的阳光照射,精美华丽。鸳鸯馆临清池,夏秋时推窗可见荷池中鸳鸯戏水

与谁同坐轩,西部波形水廊旁的临水扇形小亭,小巧玲珑,别具一格。亭名来自苏东坡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窗两边的对联取自杜甫的诗句“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形如箬帽的象形建筑笠亭,再加上浮翠阁,三者位置依次临水、山中、山巅,形态各异,由低至高

拙政园的荷花在苏州享有盛名,每年举办荷花节

别有洞天,分隔中、西园长廊上的半亭,亭面水,隔着宽阔的水面与东端的梧竹幽居及倚虹亭遥遥相望,得名于唐章喝之《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

    宜两亭,位于从别有洞天到卅六鸳鸯馆游廊南侧的假山上。晚清张氏修筑西园,为能借赏中园的山池景色,在界墙处垒石为山,山巅构一六角小亭,亭高逾墙顶,放眼东望,可览中园水光山色,向西看,西部主要的亭台楼阁景致隔着水池又能完全摄入眼帘。其名借用白居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之诗意

得真亭,四周植松柏,名出《苟子》“桃李茜粲于一时,时至而后杀,至于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真矣”和晋左思诗“竹柏得其真”之意。亭壁有康有为书对联:“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

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有风拂过,松枝摇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

小飞虹廊桥,是苏州园林中惟一的廊桥,取南北朝鲍照《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黛顶红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位于园中部西南,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

    远香堂,园中部的四面厅,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是夏日赏荷的佳处。堂内装饰透明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长窗透空,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室内陈设典雅精致,原为园主人宴饮宾客的场所,是中部的主体建筑

中园的其他景致皆以远香堂为中心而建

嘉实亭,中园东部枇杷园内的一座小亭,名自宋代诗人黄庭坚诗句“江梅有嘉实”。窗外的翠竹、枇杷树和奇石构成一幅精美的图画。小窗两侧的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更为佳境增添了几多意境

海棠春坞,中园东部枇杷园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内,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翠竹一丛,又有海棠数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院内茶几装饰图案也均为海棠纹样,小院清静幽雅,情趣盎然。玲珑馆,中园东部批把园内的主要建筑,原为主人读书之处,典雅幽静,精美别致,其名取宋诗人苏舜钦诗句“月光穿竹翠玲珑”之意

    缀云峰,园东部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状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1943年夏夜,缀云峰突然倾圮。后来,在园林专家汪星伯的指导下,重新堆成了这座高达两丈、玲珑夭矫的奇峰,如今此峰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兰雪堂,园东部主要厅堂,取意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句

联壁峰,缀云峰旁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王心一《归园田居记》:“池南有峰特起,云缀树杪,名之曰缀云峰。池左两峰并峙,如掌如帆,谓之联壁峰。”两峰为明末叠石名家陈似云作品,所用湖石,玲珑细润,以元末赵松雪山水画为范本

留园

       原是明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取意“长留天地间”。
       全园占地约50亩,分中、东、西、北四部分,东园主要以建筑和院落为主;中园以山水景取胜,以广池水为中心,池北的湖石与黄石参差而筑的中部假山上,山石嶙峋、古树参天,令人产生进入幽幽山林的感觉,众楼阁皆环水而建;西园则是枫林葱郁,满目田园风情;北园是盆景展示,有数百件各种树木、山水作品。
       留园的一大特色是其奇石,东园北部屹立着著名的留园三峰: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
       留园曲廊贯穿,长达六七百米,依势曲折,通幽度壑,廊壁嵌有历代著名书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董刻二王法帖。与拙政园的游廊,沧浪亭的回廊一起被誉为苏州园林三大长廊。
       留园以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的丰间留比,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艺术的杰出典范。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览路线: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线路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
或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线路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北部、西部。


留园园门

古木交柯,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柏树、云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五峰仙馆,因昔日园主盛康从文徵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而得名。面阔五间,梁柱及家具均用楠木制成,俗称楠木厅,装饰精丽,陈设雅洁大方

揖峰轩前庭院称石林小院,庭院内有晚翠、迎晖、段锦、竞爽等太湖石峰

石林小院正中立着一块湖石晚翠峰,上部形如苍鹰展翅俯冲,下方有一形如猎犬头部的湖石,正怒视着上方的苍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鹰斗犬”画面

林泉耆硕之馆,东园的一个鸳鸯厅,林泉指山林和泉石,耆硕指智慧老者,意为退出江湖的老人游憩之所。厅内南北梁架有扁、圆之分。南厅名为奇石寿太古轩,正中屏门上刻有冠云峰图

厅内陈设红木家具,装修精美,富丽堂皇。楠木屏风上的雕刻山水画精美典雅,美不胜收

冠云峰,高6.5米,乃太湖石中绝品,传说是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与上海豫园玉华堂前的玉玲珑和杭州花圃的皱云峰合称为中国三大太湖石。瑞云峰、岫云峰两石屏立其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三峰下罗列小峰石笋,花草松竹点缀其间。冠云峰后的冠云楼,登楼南望,可一览院内全景,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石一方

冠云峰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岭”之意而名,石巅高耸,四展如冠,玲珑剔透,窈窕多姿,按照太湖名石的评价标准,具备“瘦、皱、漏、透、清、丑、顽、拙”之美,无论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幅画

又一村,在北园,借陆游诗句而名,环境恬静,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昔日为果圃蔬菜之处,今陈列数百盆朴拙苍奇的山水盆景

活泼泼地水阁,西园的一座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的活泼生气

    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角,飞檐攒尖

曲谿楼,位于中园水池东岸,临水二层,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爿,下为过道,狭长,进深仅三米,南北长十余米。西墙上开有大大的空窗和洞门,打破了厚墙的沉重感,可观赏中部花园的山水秀色。留园里的金鱼五颜六色,非常漂亮

绿荫小轩、明瑟楼、涵碧山房

明瑟楼、涵碧山房。明瑟楼,中园水池南侧的两层建筑,名自郦道元《水经注》中的“目对鱼鸟,水木明瑟”,紧傍涵碧山庄之东侧,两面临水,楼边绿树成荫,清雅明净。底层因形似古代画舫前舱,取杜甫《南邻》诗句“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之意,取名为怡杭。涵碧山房,中园水池南岸的三间卷棚硬山造建筑,名自宋代朱熹诗句“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面池而建,东临明瑟楼,隔水与小蓬莱相望,周围山峦林木倒映在水清如碧的池中,荷香阵阵,是欣赏荷花的好地方,又称荷花厅。厅内陈设朴素,南北两面皆为落地长窗,宽敞明亮。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闻木樨香轩

    明瑟楼下面的敞厅中苏州评弹表演。苏州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其唱腔为吴侬软语,如细细溪流,又似丝般柔软,悦耳动听。大体可分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绿荫小轩,与明瑟楼相邻的三间临水小屋,因旁边原有一株古树,小轩处在古树的绿荫之下而得名,小巧紧凑,玲珑可爱,临水而筑,用四扇镂花木窗和过道隔开,绕过隔扇,就来到轩中,眼前顿觉开朗,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池

    清风池馆、西楼。清风池馆,位于曲谿楼北侧的向西敞开的水榭,名自苏东坡《赤壁赋》词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与小蓬莱曲桥、濠濮亭等形成一个水院,碧水楼台,幽雅清静,设有美人靠可俯瞰池水。西楼,曾名西爽,俗称西楼,单檐歇山造,和曲谿楼相通

濠濮亭、小蓬莱曲桥。濠濮亭,意为垂钓观鱼之亭,《世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观鱼之地。亭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亭侧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圆月,名印月。小蓬莱,《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


江苏旅游详细内容:
苏州其他园林(一)
苏州其他园林(二)
苏州其他园林(三)
南京
苏州(二)
同里
无锡
镇江
扬州
返回江苏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