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境内,属大巴山东段,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
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内家拳的发源地。《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玄天真武大帝的发迹圣地。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唐代,武当山始建宫观。宋代,道经开始将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称为真武的修炼地和飞升处。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荡魔大帝,玉帝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玄武,四象之一,是北方神和水神,统领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玄武七宿形如龟蛇。宋时避讳改玄武为真武。到了明代,藩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为使这种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行为名正言顺,天下归心,他宣称皇权神授,得到了武当真武大帝的阴佑。功成即位后,大兴土木,北建故宫的同时南修武当,以酬谢神灵,巩固统治,在武当山建成了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等三十三座道教建筑群,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朱棣还把真武钦定为皇室主要保护神,这为武当山道教的鼎盛拉开了序幕,以后明朝诸帝一直把武当作为专为朝廷祈福禳灾的皇室家庙,嘉靖帝还对武当山宫观进行了扩建,武当山更被封为太岳、玄岳,地位尤在五岳诸山之上,成为天下第一名山。
武当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十一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等胜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称为“七十二峰朝大顶”。现存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二百余处。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点击看大图)
治世玄岳牌坊,即玄岳门,位于武当山镇东四公里处,是进武当山的第一重大门
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是一座四柱三间五楼的石坊,全部用巨型青石雕凿榫卯而成,高11.9米,阔14.5米
正中坊额上刻嘉靖皇帝赐额“治世玄岳”,额、枋、阑、柱分别用浮雕、镂雕和圆雕等各种手法,雕饰出仙鹤、瑞云、游龙、如意及八仙等图案。枋的下面有鳌鱼相对,卷尾支撑。顶饰鸱吻吞脊,檐下枋间缀以各种花卉图案,题材丰富,镌镂精巧,造型优美,是明代石雕艺术珍品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四公里处。元末明初,著名道人张三丰来到武当山北麓九龙山下结庵修炼。明祖朱元璋仰慕张三丰大名,招之不获。明成祖朱棣也屡招不遇,便于公元1412年敕建遇真宫,御制铜铸鎏金张三丰像,加以崇祀。嘉靖年间又进行扩建
2003年1月19日,租用遇真宫的陈逵武馆引起一场大火,烧毁大殿等重要建筑,仅保住了东西配殿、龙虎殿、厢房、宫墙等古建筑。现在已变得一片荒芜
大殿遗址。遇真宫因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区,将被抬升再加以修复
武当山山门
景区内采用观光车交通方式
到乌鸦岭停车场后先去南岩,大雾弥漫,能见度很差,湿度更达到100%
南天门
雷神洞,建于元代,是道教上清法派操练法术的坛场
太常观
老君殿
南岩宫碑亭。南岩宫,坐落在南岩(又名紫霄岩、独阳岩)绝壁之上,上接碧霄,下临绝壑,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地,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始建于元至元到至大年间,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扩建。殿堂道房多达八百多间,可惜毁于1926年的大火。现存建筑21栋,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
龙虎殿
玄帝殿,系2006年重建
大殿丹墀之下为青石墁地院落,中有一口古井,名甘露井,井台以青石雕制,六角饰栏,水质清洌甘甜,犹如甘露
从皇经堂到两仪殿之间的长廊,遍布摩崖石刻,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明嘉靖初年内阁首辅夏言和其弟子王顒所题“寿福康宁”四字
“南岩”
南岩宫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匠心独运,巧借地势,依山傍岩;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座座宫室镶嵌于悬崖峭壁,虽系人工,宛若天成
两仪殿外龙首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龙头香
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龙头上置一小香炉
龙头遥对天柱峰顶之金顶,下临深谷,状极峻险
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了浑为一体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到处巡视
由于下临万丈深渊,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总督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戒告
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初,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
为石砌仿木建筑,大如梁柱枋门窗,小如斗拱吻饰,都以青石雕凿成构件,然后榫卯拼装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成悬山式,檐下斗栱为辽金建筑做法。整个石殿设计精确,刻工精细,又建于悬崖之上,其工程之大,难度之高,超乎想象
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四御等铜铸饰金神像,庄严肃穆,气韵生动
四壁嵌有五百尊铁铸饰金灵宫造像,均高尺许,神态各异
真武大帝像
真武大帝父母像
飞升岩,又名飞升崖
传说真武大帝隐居武当山修行四十二年,九月九日在此得道飞升
朝天宫
一天门
一天门和二天门之间二三百级的陡峭台阶路
二天门
三天门
走明神道,一路都是起伏的台阶路
六百年岁月痕迹磨蚀了路边的石栏杆
苔印斑驳
朝圣门
如果不是大雾弥漫,过朝圣门抬头就能看到金顶
太和宫,位于天柱峰南侧,现有古建筑20余栋,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殿宇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布局巧妙
皇经堂,堂内悬清道光帝御题“生天立地”金匾,堂外额书“白玉京中”四字
转运殿
在转运殿远望金顶
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
紫金城,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延天柱峰环绕,周长1.5公里,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公斤
建有东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结构城楼象征天门,东西北三面紧临绝壁,唯南面开门可通下山,极其险峻
金殿,俗称金顶,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位于天柱峰顶石筑平台正中,敕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采用当时等级最高的建筑规制,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5.8米,深4.2米,高5.54米,面积约160平方米。四周立柱12根,重檐庑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
檐际悬盘龙斗边鎏金牌额,竖铸“金殿”二字
殿顶翼角飞举,上饰龙凤、海马、仙人等吉祥之物。古时金殿未有避雷设施,雷雨时金殿四周往往电光闪烁,火球翻滚,景象绚丽万千,而每次雷击过后金殿不仅分毫未损,而且灿然如新,人称雷火炼殿
殿体全部构件在北京采用失蜡法铸造,然后经运河转长江、汉水运至天柱峰顶组装而成
遍体鎏金,结构严谨,合缝精密
殿内神像、几案、供器都是铜铸鎏金,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左侍金童捧册,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神案下置玄武一尊,为龟蛇合体,蛇绕龟腹,翘首相望。殿内悬清康熙帝题“金光妙像”匾额。藻井上悬挂铜质鎏金宝珠,相传此珠可镇山风,使其不能进入殿内,确保殿中神灯长明不灭
虽经六百年风霜雨雪雷电侵袭,至今仍金碧辉煌,显示出明代铸造工业的高超水平
铜栏杆上装饰细密的花纹图案
殿基为花岗岩石台,周绕石雕栏杆,紫色石纹,洗磨光洁
殿前一对铜鹤
紫金城外岩顶平台上置铜殿一座,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
湖北旅游详细内容:
武当山(二)
武当山(三)
武当山(四)
武当山(五)
武汉
两坝一峡
襄阳
返回湖北旅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