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颐和园(一)
冰岩地带
取消

颐和园(一)

       颐和园,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清乾隆年间建成,后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建,改称颐和园,后又多遭破坏。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融为一体。

(点击看大图)


十七孔桥

佛香阁、智慧海

清晏舫

昆明湖、西堤、玉泉山、西山夕照

谐趣园

2012年12月雪后。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匾上“颐和园”三字为光绪皇帝御笔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光绪年间重建改名,是外朝区正殿,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住园期间听政施令接见使节的地方

    青芝岫,明代官僚米万钟在北京房山发现这块状若灵芝的巨石,在运输途中因财力不支弃于郊野,后被乾隆皇帝移置于此,是中国最大的园林置石

乐寿堂,是内寝区的主建筑,慈禧太后的寝宫

德和园大戏楼,与紫禁城的畅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戏楼共三层,后台扮戏楼二层

谐趣园,清乾隆年间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光绪年间重建改名,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

全园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

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注入池中

澄爽斋和瞩新楼。澄爽斋初名澹碧斋。瞩新楼初名就云楼,巧妙结合地势,从东侧看楼为二层,西侧看为一层

涵远堂,坐北朝南,是园中正殿

湛清轩,初名墨妙轩

知鱼桥,桥名源自先秦时庄子和惠子著名的濠上观鱼辩论,桥头石牌楼高2.57米

知鱼桥东侧为知春堂,堂北以游廊与圆形的小有天亭连通

南侧为澹碧斋

饮绿、洗秋二亭

知春亭,以游廊与引镜轩串联

长廊,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共273间,全长728米

中间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亭子

枋梁上绘有苏式彩画1.4万余幅,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

排云门,门南侧是正面“云辉玉宇”,背面“星拱瑶枢”的牌楼

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山腰,建筑在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八面三层四重檐攒尖顶的建筑,阁高41米,内供接引佛

听鹂馆,原为戏台,现改为专营宫廷菜式的餐厅

清晏舫,俗称石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

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船头向北,船尾高翘,长36米,用大理石雕砌而成

船楼两层,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

荇桥西侧牌楼

宿云檐城关,又称贝阙门,内供关帝牌位

界湖桥,因处于内外湖的分界处而得名,桥亭毁于1860年英法联军之劫

西堤,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沿堤遍植桃柳

豳风桥,清漪园时名桑苧桥,清光绪年间改名,取自《诗经·豳风》

西堤古柳,清乾隆年间栽植,现存19株,是北京地区年代最久、遗存数量最多的古柳群落

西堤古桑,清乾隆年间栽植,是原耕织图景区的主要植物

玉带桥,高约8.7米的单孔高拱石桥,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而得名

桥下为昆明湖入水口,西通玉河

镜桥,桥名出自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北京旅游详细内容:
颐和园(二)
天安门地区
故宫
国家博物馆
北京夜景
北京秋色
北京大学
市区景点
京西地区
京东地区
返回北京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