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冰岩地带
取消

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均为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藏品106万件,展厅48个,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

骨笛,河南舞阳出土,属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公元前6100年—前5000年),由禽骨制成,可吹奏出不同的音阶,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乐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彩陶红地黑彩,象形和几何图案古朴简练,内壁四方绘有两个人面鱼纹、两条鱼,是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

鹰形陶鼎,陕西华县出土,属仰韶文化,高35.8厘米。鹰体健硕,粗大鹰腿与尾羽巧妙构成鼎足之势,鹰眼圆睁,喙部呈钩状,鼎口设于背部与两翼之间。鼎周身光洁不加纹饰,既强化了雄鹰的形神特征,又与陶器工艺造型和谐统一

船形彩陶壶,陕西宝鸡出土,是仰韶文化由小口尖底瓶演化而来的盛水器,陶壶两端如船形上扬,壶身装饰网纹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河南汝州出土,外壁彩绘鹳、鱼、石斧等形象,属仰韶文化

    玉龙,内蒙古出土,属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前2900年),通高26厘米,平面形如C字,龙体横截面椭圆形。龙首较短小,吻前伸,龙身大部光素无纹。以一整块墨绿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光洁

镂雕旋纹象牙梳,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属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200年—前2500年)后期,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件象牙雕刻制品

涡纹四系彩陶罐,属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200年—前2000年)

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内壁绘三组舞蹈图,每组五人,手拉手,属马家窑文化

裸体浮雕彩陶壶,青海乐都出土,融浮雕和绘画手法于一身,属马家窑文化

青铜爵,河南偃师出土,属夏、商时期的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100年—前1700年)。青铜爵模仿陶爵,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容器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19世纪末在殷商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

“妇好”青铜鸮尊,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铸于商王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器口内壁铸铭文“妇好”

    后母戊鼎,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铸造年代约在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祀礼器,因器腹部内壁铸铭文“后母戊”而得名;亦称司母戊鼎,殷商时期字体较为自由,既可正写,也可反写,因此,学者对“司”与“后”尚有争论

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公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也是最大的商代青铜礼器

    后母戊鼎用陶范铸造,铸型由腹范、顶范、芯和底座以及浇口范组成。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是在鼎身铸成后再装范浇铸而成。厚立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为后配),折沿宽缘,直壁深腹平底,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中空柱足。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势华丽,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是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代表作

四羊青铜方尊,湖南宁乡出土,商代晚期偏早的青铜礼器,是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

    器身方形,尊四角各塑一羊,羊头与羊颈伸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于尊腹部及圈足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器皿和动物形状融会贯通,铸造工艺异常高超

子龙鼎,铸于商末周初,传河南辉县出土,因器内壁铸铭文“子龙”而得名

    重230公斤,通高1.03米,是迄今发现最大的商代圆鼎

青铜人首,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铸于商代,通高37.5厘米。三星堆遗址,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

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

    利簋,陕西临潼出土,为周武王时官吏利所作,是现存最早的西周青铜器。簋内底部铸铭文4列32字,明确概述了武王征商的史实,记载的伐商具体日期可与《尚书》等文献相印证,对商周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大盂鼎,陕西郿县出土,铸于西周康王时期

鼎内壁铸铭文19行291字,铭文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

虢季子白盘,陕西宝鸡出土,铸于西周宣王时期,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西周三大青铜器。盘型制奇特似浴缸,圆角长方形,是目前发现商周最大的水器。盘内底部铸铭文8行111字,讲述虢国子白出战立功,周王设宴庆功,作盘纪念,铭文文辞优美,字体端庄

春秋曾国“曾仲斿父”青铜方壶,湖北京山出土

春秋楚国青铜剑,湖北江陵望山出土;吴国“吴王夫差”青铜剑,河南辉县出土;吴国“吴王光”青铜剑,山西原平出土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河南辉县出土,战国魏国王室用品,堪称中国古代最华美的带钩

秦“半两”青铜钱

琅琊刻石,中国最早的刻石之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公元前219年东巡至今山东诸城琅琊台时所立,现存13行86字,传为李斯所书,用笔劲秀圆健,结体严谨工稳,是秦代小篆的代表作

秦兵马俑

西汉“汉并天下”瓦当,陕西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西汉“单于天降”瓦当,内蒙古包头出土

“滇王之印”金印,云南晋宁出土,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汉,汉武帝设益州郡,赐滇王王印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云南晋宁出土,诅盟是西汉时期西南民族遇重大事件设坛盟誓的风俗,此贮贝器器身呈筒形,盖上铸立柱祭社仪式

金缕玉柙,河北定县出土,玉衣的主人为卒于公元前55年的西汉中山怀王刘修

宅院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画像内容为东汉时期宅院建筑。盛行于两汉的画像砖,多用在墓室、宫室建筑上,用木模压印烧制而成,也有在砖上刻出纹饰。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和凸刻线条。画面内容非常丰富,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盐场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

收获渔猎画像砖,四川成都出土

击鼓说唱俑,四川成都出土,制作于东汉时期,灰陶制,高55厘米,俑身上原有彩绘,极为生动传神地刻画出表演到精彩之处时的说唱艺人形象

熹平石经残石,东汉熹平四年至光和元年(公元175年—183年),蔡邕等人以隶书写定诗、书、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经,刻成46碑,立于洛阳太学,熹平石经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石辟邪,河南洛阳出土,颈背阴刻“缑氏蒿聚成奴作”七字。辟邪是东汉时期立于墓前的神兽

青瓷虎子,江苏南京出土,虎子是江浙地区三国吴时的随葬器物,提梁呈奔虎状,腹部刻“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款,赤乌十四年即公元251年

后秦施胶纸,新疆吐鲁番出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表面施胶纸

青瓷莲花尊,河北景县出土,以仰覆莲花为主题纹,辅以宝相花、团龙、兽面等,装饰繁复,秞层凝厚,是北齐青瓷精品

    绿玻璃盖罐,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采用北魏时传入我国的吹制法制成,器壁极薄,透明度、光亮度均很好,表明隋代玻璃吹制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隋安济桥石栏板,安济桥建于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又称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空腔式拱桥

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陕西西安出土,骆驼高48.5厘米,乐俑高11.5厘米,表现了盛唐社会风俗及高超艺术成就。四方乐俑演奏胡乐,中央舞俑挥臂舞袖,人面、手均未施釉,以彩绘开相刻画细部。白骆驼塑造健硕,施褐釉渲染鬃毛

唐秘色葵口瓷盘,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品

唐鎏金银香囊,陕西西安出土,由两个半球组成

唐写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敦煌莫高窟发现

后梁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河北曲阳出土

宋汝窑洗

宋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

宋定窑白釉划花莲瓣纹碗

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青铜版,是现存最早有关商品宣传广告的实物

针灸铜人,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2年),医官王惟一铸成带有经络穴位的铜人,并写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

此铜人是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重新铸造的

元铜壶滴漏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1957年发掘定陵时出土。凤冠用漆竹扎成帽胎,以丝帛为面料,共饰九龙九凤,富丽堂皇,尽显光彩

明文徴明《琵琶行》行书卷

清“皇帝之宝”玉印

鼠首、兔首铜像,圆明园海晏堂喷水池上有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称为十二大水法,为清乾隆年间郎世宁主持设计。鼠首和兔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掠走,法国皮诺家族后购得并无偿捐赠

    《开国大典》油画,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195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组织完成油画《开国大典》,重任最后落在37岁的董希文身上。1955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此画。1954年,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被清算,1955年,希文奉命将原作画中的高岗删除。文革中刘少奇被打倒,董希文又于1968年受命将画中的刘少奇改为董必武

1972年,在董希文指导下,靳尚谊、赵域复制了《开国大典》。1979年,为还历史本来面目,博物馆委托靳尚谊在复制品上进行修改,靳推荐阎振铎、叶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复制品上恢复了原作中的刘少奇和高岗。画面第一排领导人均为当时的国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铜屏风构件,广州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漆木屏风是汉代考古中首次发现的大型实用屏风,漆木多已朽坏,现藏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双面兽首鎏金铜屏风顶饰

朱雀鎏金铜屏风顶饰

蟠龙鎏金铜屏风托座

鎏金蛇纹铜屏风托座

人操蛇鎏金铜屏风托座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为迎接北京奥运会,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于2008年7月至10月在首都博物馆展出,来自26个省的169组件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属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3300年),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以阴线雕刻,由圆锥浅钻而成,是河姆渡文化蝶形器中选料最讲究、制作最精美、纹饰最详尽的一件

彩陶八角星纹豆,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盛食器,现藏山东博物馆。彩陶豆口径26厘米,足径14.5厘米,通高28.4厘米,泥质红陶,深腹,深盘圜底,盆形豆盘,造型规整匀称

玉琮王,浙江余杭反山12号墓出土,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前2300年)的玉琮之首,故称玉琮王,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呈黄白色,有规则的暗黄色瑕斑,纹饰繁复精致。器形呈扁矮方柱体,通高8.8厘米,上下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俯视如玉璧形,重达6500克

大禾方鼎,又名人面纹方鼎,湖南宁乡出土,属商代晚期,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以人面纹为饰的鼎,通高38.5厘米,鼎腹外四面有四个人面纹,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

    墙盘,又称史墙盘,为西周共王时史官墙所作的礼器,陕西扶风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圆盘浅腹,口径47.3厘米,盘内底有铭文18行284字,记述西周列王的功德以及作器者微氏家族六代的家世,在西周史学、青铜器断代方面有极高价值,其文体结构、修饰手法及华美用辞也很有特点

晋侯夫人组玉佩,山西曲沃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长两米多,由204件玉器组成,有玉璜、玉珩、冲牙、玉管、料珠、玛瑙管等,其中玉璜最多,最大的璜长15.8厘米。玉饰上纹饰细腻,多为双线勾勒,制作对称精工,色彩柔和淡雅,代表了当时晋国最高制玉水平

    人物御龙帛画,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一号墓出土,是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长37.5厘米,宽28厘米,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图画中佩长剑男性手执缰绳驾龙,龙身如舟,龙尾立鹭,左下鲤鱼领航,正上方为舆盖。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棺之间,应是用于引魂升天的铭旌

纸本欧阳询《梦奠帖》卷,也称《仲尼梦奠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纸本纵25.5厘米,横33.6厘米,9行78字,文字叙孔子梦奠之事,上有152枚鉴藏印章,记录流传有序,为存世真迹,历来被看作是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行书代表作。本帖为欧阳询晚年精品,墨色浅淡,章法疏朗,结字修长严整,端严中显灵动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为中国山水画鼻祖之一、五代南唐画家董源所画,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绢本设色,纵49.8厘米,横329.4厘米,画面以平远取势构图描绘江南山水,起首处水面浩渺,扁舟隐现;中景山势重叠,林竹疏朗,茅屋隐约;卷末渡船未到,官客等待,点出主题。全图构思精细,设色雅淡,技法上以披麻皴为主,多用苔点

伯矩鬲,又称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西周早期燕国贵族墓葬,内铸铭文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贝币而铸此鬲

    自盖钮至足,通体装饰七个牛角飞扬的牛首兽面纹


北京旅游详细内容:
天安门地区
故宫
北京夜景
北京秋色
北京大学
颐和园
市区景点
京西地区
京东地区
返回北京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