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11款超轻睡袋测试
冰岩地带
取消

11款超轻睡袋测试

测试睡袋保温性的一条思路


       我们小时候没有冰柜,街头售卖冰棍的小贩常用棉被覆盖在冰棍上以求隔绝热量进入,防止融化冰棍,棉被在这里起到保温(或称绝缘)的作用。户外爱好者在寒冷环境下依靠保暖层服装、睡袋来保持体温,服装、睡袋在这里也是起到保温/绝缘的作用。
       热学知识告诉我们,织物的保暖性,是指织物包覆热体时的温度保持能力。而织物保暖的实质是织物两面在温度梯度的条件下,从温度高的一面向温度低的一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在目前还不具备完美的睡袋保温性量化测试所需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将思维反过来,不是量化测试睡袋包覆下防止热量散失的性能数据,而是量化测试睡袋包覆下的防止热体吸收热量的性能数据。如果忽略掉测试中空气的影响,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两个保温性能应该是对等的。
       比热,是1克物质在温度变化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值的大小,反映物质释放、贮存热量的能力。我们选择了自然界中比热最大的水作为保温性测试的热体。为什么不直接计算睡袋的比热值呢?因为睡袋是纤维的集合体,纤维间又有空隙,所以睡袋的热传导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有纤维本身的热传导作用,而且有其间空气的对流及热辐射作用等。
       我们的测试想法是,将水袋里水的温度用冰箱下降到比室温低得多的某一值(如睡袋的温标值),迅速以睡袋包覆水袋,然后在单位时间里测量水温上升的数据。显然,保暖性越好的睡袋包覆下的水温上升的幅度就越小,反过来说,水温上升幅度越小的睡袋,防止热量散失的性能就越强,在寒冷环境下使用时人就感觉越暖和。
       当然,除去睡袋设计因素外,影响睡袋保暖性还有许多所用织物的因素:
       纤维直径。纤维直径小,纤维表面捕捉的静止空气多,保暖性好。
       纤维性状。中空纤维包含静止空气多,保暖性好;纤维回潮率高,保暖性差;纤维弹性好,包含静止空气多,保暖性好;纤维导热系数小,保暖性好;
       纤维结构。纤维厚度大,保暖性好;织物表观密度也与保温性相关。
       按照上述测试思路,我们对9款睡袋进行了测试,由于存在测量水袋里的水温时的一些误差,以及样本量少的问题,本次测试主要是提供一条新的思路,结果仅供参考,不具有横向比较意义。

       室温:28.8℃,水袋内水重500克,在睡袋胸部、腹部、脚部各放置一只水袋,水温取三者平均值。最终的水温上升平均幅度值为每10分钟水温变化的平均值。

款名实测总重(克)温标(℃)初始水温(℃)10分钟后水温(℃)20分钟后水温(℃)30分钟后水温(℃)升温平均幅度
CAMP EP800极限-32021.0721.4322.10.7
CAMP ED300951极限-1219.520.2320.721.90.8
ATUNAS77110±51718.2318.9319.870.957
Pureland Micro Lite 150113315—51920.521.0721.670.89
HIGH ROCK Travel-S10911203舒适102121.922.5722.80.6
HIGH ROCK Travel-S20411097舒适102222.623.0323.40.467
SinTeryx BLUE WORM 350 II11138—-1192121.622.071.023

       室温:30.4℃,其他同上。

款名实测总重(克)温标(℃)初始水温(℃)10分钟后水温(℃)20分钟后水温(℃)30分钟后水温(℃)升温平均幅度
KAILAS DREAM511515—-2—-1018.519.6720.0720.570.69
lafuma WARM’N LIGHT 8008645—0—-1618.519.920.9321.430.977

(文/路客)

11款睡袋试用报告

测试时间:2006年6月30日—7月2日
测试地点:小五台山西金河口、西沟1700米营地

lafuma WARM’N LIGHT 800
测试人:风间忍
       在装备轻量化的更新中,睡袋一直是我认为最难做减负的装备之一,重量与舒适的取舍,有时确如鱼肉与熊掌的抉择。作为三季用途的睡袋产品,羽绒化的睡袋是减少体积和重量的最直接选择,这类产品目前国内相对可供选择的产品比较少,而且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成为很多“减负”山友踌躇选择的根源。
       物如其名,lafuma WARM’N LIGHT 800是一款兼顾保暖和超小体积的产品。其保暖材料选用的是90/10的300克鹅绒,手直接抓捏睡袋时,几乎感觉不到有明显的羽梗,手感十分柔软。在实际使用中,从压缩袋中取出睡袋,简单拍打后,睡袋约在一分钟左右就可以完全蓬松起来。从保温性来看,官方介绍的温标是+5/0/-16℃。由于我们所处测试环境的温度自始至终都没有达到睡袋指标温度,所以没有对睡袋的温标做严格检测。实地测试中,帐篷内外温度相差3℃—4℃,每三小时左右进行测量后所得的最低温度为14℃。这个温度对于WARM’N LIGHT 800来说,应付自然绰绰有余。由于温度不低,夜间我基本上都是将睡袋的拉链打开盖在身上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WARM’N LIGHT 800的H CHAMBER结构很好地保证了睡袋各部分都有充足的羽绒,加厚的背部让我在多次辗转翻侧后,背部与防潮垫接触的部位保暖效果非常好,没有明显的“跑绒”现象。
       对于个人而言,我更喜欢称WARM’N LIGHT 800为BOMB SLEEPING。这个名字不仅体现它出色的性能,也说明了小巧浑圆的体积。WARM’N LIGHT 800包装压缩后体积为28厘米长,14厘米宽,比1.25升可乐瓶还要小,800克的重量,使之成为一件标准的UL装备,使用者可以非常方便地装运携带。它还采用了防夹拉链和拼接设计,加上其40D/318T的尼龙面料进行了拨水处理,比较周到地考虑了使用者的特殊要求。值得一提的是,WARM’N LIGHT 800的外压缩袋上采用的是单手抽拉设计,使用者可以十分轻松地完成压缩动作,不必像普通压缩袋使用时需要双手和身体配合较劲,这一点也是其细节上有亮点的地方。
       WARM’N LIGHT 800的缺点和优点一样明显,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足部宽度较小。其宽度只有45厘米,而整个睡袋最宽的地方是75厘米,体型魁梧的人使用时会比较紧促,不是很舒服。我体型较宽,在使用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终于明白了什么叫木乃伊式睡袋。二是性价比不高。在轻量睡袋这个有巨大需求的市场上,在这个级别的众多产品中,WARM’N LIGHT 800的价格实在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突出的性能并不能掩盖高价格的门槛。
       总体看来,WARM’N LIGHT 800确实是一款出色的轻量化睡袋产品,完全满足我对睡袋“减负”的使用要求。抛开价格因素,它良好的综合性能完全可以登上你选择UL装备的PK台。

ATUNAS
测试人:骆峰
       刚刚拿到这款睡袋的时候让我没办法不怀疑它的保温性,因为它实在是太小了。这款睡袋是所有这次参加测试的睡袋当中包装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一个。它的尺寸只相当于一个一升水壶大小,而温标却是10℃上下加减5度。
       这款睡袋采用的填充物是一种类似羽绒的,有着羽绒般蓬松轻柔的超细纤维棉,单位直径只有普通纤维的1/10。它的压缩性和羽绒睡袋不相上下,但是却比羽绒睡袋快干,且不易受潮,受潮后仍然具有一定的保暖性。除了填充物,这款睡袋用的表布和里布也都严格遵守轻量化的原则,260T的防撕裂面料,在阳光下几乎要透明了。
       这款睡袋的款型设计非常有特色,它虽然是传统的木乃伊式睡袋,但是侧面的拉链直通到底,拉开后可以当作一张上宽下窄的被子来盖。再者,与其他轻薄型睡袋不同的是,这款睡袋加入了挡风领的设计,这也为此睡袋增强了保温性能。这款睡袋的尺寸我也较满意,长210厘米,适合170~180厘米的人使用,照顾了大多数使用者的身高。
       在实际使用当中,这款睡袋的表现不错,虽然夜间没有达到产品说明的温度,但是也不觉得怎么冷,总体感觉良好。
       综合考虑,这是一款非常适合夏季野营、差旅住宿的轻薄型睡袋,用料做工都很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

CAMP 1459-ED300
测试人:泡泡
官方资料:
填充:300克90%白鹅绒
面料:260T RS(260T的小方格尼龙布)
里料:300T PE(春亚纺)
结构:BC(盒式独立结构)
尺寸:215X80X50厘米
极限温度:-12℃
       本人是南方人,相对别的朋友而言比较耐冻,喜欢凉爽的感觉。
       拿到这款睡袋的时候,我愣了一下,虽然事先知道是款轻型的羽绒睡袋,却没有想到个头那么小。装入睡袋套不压缩的情况下,横放入60升的背包睡袋仓左右还有很大的空间。重量只有0.96公斤,让我这备受压迫的人哪个美啊。
       到小五台的第一个晚上住在金河山庄,把睡袋拿出来,压缩袋上部像个帽子一样采用三根压缩带,一手压住睡袋,一手抽拉就可以进行压缩,不需再像一般睡袋的四根压缩带那样需要用身体和双手一起来。打开以后,手感比较舒适,用手捏睡袋,没有明显的毛梗感觉。可能是第一次使用,睡袋蓬松的时间相对较长。当天晚上气温20℃,只把睡袋摊开盖在身上,几乎没有使用。
       第二天的营地在小五台山西沟1700米处,整晚的温度分别为21点,帐内温度20℃,帐外温度17℃;凌晨3点,帐内温度14℃,帐外温度10℃;凌晨6点,帐内温度17℃,帐外温度20℃。我用的是三季双层帐篷,晚上进帐篷以后一直都没有入睡(抱着收音机听世界杯),整个人钻进睡袋以后感觉太热,背部有出汗迹象,一直都是只把睡袋略微盖了一点,丝毫没有冷的感觉。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中,一直在钻进睡袋,然后又出来这样的程序中反复,直到凌晨三四点的时候被冻醒,才完全进入ED300的怀抱熟睡直到天明。早上八点多醒来以后,发现自己又是一半身体在外面,一半在睡袋里,只能感叹当晚的温度太高,可怜的ED300英雄无用武之地。
       睡袋的长度足够,但是从大腿开始往下的部位只有50厘米宽,感觉不太舒服。拉链是YKK的,在拉链环上有一个橡胶手柄,操作虽然便捷,但拉链比一般的睡袋拉链短了近一倍,而且是外侧的单头拉链。头帽部分的收紧绳采用的是可单手操作的弹力绳,腿部的羽绒在设计上加厚了许多,在寒冷环境下能够起到更好的保护。早上起来的时候特意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漏绒的情况。只是在有些部位出现不太均匀的情况,有待改进。
       总之,ED300是个不错的选择,个人感觉比较适合南方的冬天或北方的春秋季节使用。

CAMP 1461-EP
测试人:枫林火山
官方资料:
填充:100克/平方米PL-Sport(长丝结构)
面料:sheltex(抗撕扯耐磨尼龙布)260T RS
里料:300T PE(抗撕扯涤纶布)
结构:S.T.(切穿结构,无通道的单一结构)
尺寸:215X80X50厘米
极限温度:-3℃
       促使我选择这款睡袋的原因有三:CAMP睡袋良好的口碑,对Primaloft这种拥有“人造羽绒”美誉的填充保暖材料的仰慕以及一向钟爱的蓝色。
       这款睡袋的填充物为100克/平方米的Primaloft棉。第一感觉就是小巧,面料里料细腻而柔软,0.83公斤的重量让我这个用惯了2公斤左右睡袋的人倍感幸福。拉链使用的是YKK的,品质自不必再说,在拉链环上有一个橡胶手柄,给使用提供便捷。此款睡袋的拉链采用的是减短的侧开拉链,比常规睡袋拉链短近一倍,并且拉链头用的是外侧的单头拉链,而非常规睡袋的内外双向拉链头,相信如此设计是出于保暖以及减小重量的考虑。拉链的内部加有防风条,能有效阻挡从拉链间隙跑进来的“贼风”,增加保暖性。头帽部分的收紧绳采用的是可单手操作的弹力绳,这在使用中是极为方便的。总体感觉可用两个字形容,就是“精致”。
       将睡袋展开,出乎我意料的是,并没有我想象的多么蓬松,而是薄薄的那么一层,有点像夏天用的小薄被,而且展开很久依然如此,让我开始怀疑晚上睡在山里,用这样的睡袋会不会被冻死。
       睡袋为木乃伊型,比较贴合身体,感觉足部、腿部以及身体两侧没有多余的浪费空间,款形保暖较好,舒适性上感觉不大理想,有种被束缚的感觉,尤其是在腿部。足部50厘米的宽度还是感觉稍窄了点,但还可做整体弯曲,对于不适,能有些许缓和。
       此次我将睡袋测试分为两个时间段,睡前的常温段和凌晨气温的最低段。第一段测试时间为21点,帐内温度20℃,帐外温度17℃,感觉略热,腿部束缚感较明显,此时如能将拉链开到底,将腿拿出散热是件很幸福的事。第二段时间为凌晨3点,帐内温度14℃,帐外温度10℃,感觉较舒适,无寒冷感觉。
       通过此次测试,个人感觉CAMP的这款1461-EP总体上还是相当优秀的,面料选择、扣件搭配、款形设计、优秀的保暖材料都体现了设计者的用心。0.83公斤的重量,4.9升的压缩体积完全可以满足追求轻量化使用者的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睡袋的使用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每个人的耐寒性不同,使用睡袋的效果会有较大差异,同帐人数不同,帐内使用温度也会有所差别。帐外的使用环境是否在睡袋的使用范围内,所使用的防潮垫隔热能力是否优秀,睡前是否饱食热饮等等,这些对于睡袋的使用都会有所影响。

HIGH ROCK Travel-S1091羽绒睡袋
HIGH ROCK Travel-S2041绒棉组合睡袋
测试人:骆峰
官方资料:
HIGH ROCK Travel-S1091羽绒睡袋
舒适温度:10℃
填充:90%灰鹅绒650蓬松度
填充重量:400克(中号),420克(大号)
内尺寸规格:76X203厘米(中号),81X213厘米(大号)
包装尺寸:16.5X35.5厘米(压缩袋直径X高度)
面料:尼龙格子布306T
里料:涤纶塔夫300T
拉链:YKK5#双开回旋带锁
扣件:ITW
结构:梯形立衬
Travel-S2041绒棉组合睡袋
舒适温度:10℃
填充:上片90%灰鸭绒650蓬松度,下片Thermolite(四孔棉)
填充重量:上片220克,下片100克/平方米(中号);上片230克,下片100克/平方米(大号)
内尺寸规格:76X203厘米(中号),81X213厘米(大号)
包装尺寸:16.5X35.5厘米(压缩袋直径X高度)
面料:尼龙格子布300T
里料:涤纶塔夫300T
拉链:YKK5#双开回旋带锁
扣件:ITW
结构:上片梯形立衬,下片单层纳面不纳里
       我理解的一个睡袋的优劣要从几方面来看:一是填充物,它决定睡袋的保温性能;二是睡袋的做工和内部结构,它决定睡袋的整体质量,如果是羽绒的,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跑绒;三是外观和尺寸,外观漂亮,手感舒适,各部位尺寸合理,这些也很重要;四是面辅料,如果前面几项都不错,这项一般也不会差;五是包装,注重细节的品牌,包装也会讲究,因为每天早起晚睡,收放睡袋毕竟要费些时间。
       天石公司推出的这两款睡袋温标相同,体积和重量差别也不大,只是填充物有所不同。S1091全部填充的是含绒量90%蓬松度为650的灰鹅绒,S2041是绒棉组合睡袋,上片填充的是含绒量90%蓬松度为650的灰鸭绒,下片填充的是杜邦四孔棉。
       从材料上来说,全部为灰鹅绒填充是高档睡袋的标志,因为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好的保温材料还是羽绒,它将保温性能发挥到了极至。而绒棉组合睡袋的设计理念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材料的保温优势,这种设计既满足了保温的需要,同时又降低了成本,而且它用杜邦四孔棉做下片的填充物解决了睡袋背部羽绒受压后保暖度下降的问题。再有考虑到夏季天气湿热多雨,如果羽绒受潮反而保温效果不及棉睡袋,所以绒棉组合睡带野外适用环境更广,再加上价格因素在市场上也更具竞争力。
       天石睡袋有自己的工艺标准,作为一个睡袋专业生产厂家来说品质就是生命。羽绒睡袋采用梯形立衬结构和隐形车线工艺,能避免由于羽绒在绒道内的分布不均匀而造成的产品保温度下降和由于缝纫针眼造成的羽绒外钻、水滴里渗等情况的出现,而且隐形车线可以有效地防止睡袋在使用过程中的车线磨断,延长睡袋的使用寿命。
       说完这两款睡袋的填充物和做工,再来说说睡袋的外观和面料。也许是天津人实在,讲求实惠的性格使然,天石公司的这两款睡袋外观中规中矩,跟很多国外品牌的配色和面料相比应该用朴素大方来形容。我了解,这也是天石公司重内在品质的朴素精神的一种体现吧。全绒睡袋S1091采用的是草绿色面料,色彩淡雅朴实,绒棉组合的S2041采用的是灰黑色面料,耐脏沉着。
       天石的睡袋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睡袋尺寸是按照中国人的身形量体裁衣的,它把睡袋分为两个号,像我176厘米的身高用M号正好合适,再高的人还可以有L号选择,这就很人性化。还有,我发现一些欧洲品牌的脚部尺寸很窄,睡觉的时候腿会有被束缚的感觉,天石睡袋设计的就比较宽松一些,各部位尺寸合理。
       在小五台山测试的两天当中,因为实测气温偏高并没有发挥出这两款睡袋的全部本领,但是从室内测试的情况来看,天石的睡袋温标是比较保守的,也就是说在天石标注的舒适温度范围内使用这两款睡袋,普通人没有问题。
       在舒适地试用过天石睡袋以后,再给天石睡袋提一点建议:希望可以在睡袋的面料选择和配色方面更时尚一些,在外包装上更简洁漂亮一些,压缩袋的重量还能再减轻一些。值得一提的是,天石每个睡袋都附赠了一个睡袋储存袋,睡袋在家不用的时候可以不必放在压缩袋里面,这样有利于保持填充物的蓬松。

KAILAS DREAM5
测试人:蜡笔小张新
       KAILAS,印象当中在南方销售得比较好的一个品牌。由于我的身高与这款DREAM5的S码刚好吻合,所以我们选择了彼此。
       拿到睡袋,感觉包装小巧精致,压缩后约25X17厘米,重1.15公斤。外包装采用黑色牛津压缩外袋,在外袋的下方有四根0.6X2厘米的小布环,让人从外面即可了解到内部睡袋的颜色、面料及质地,可见其设计的精心与人性化。
       将它摊开来看看,首先从视觉上给人轻松活泼的感觉,睡袋的颜色以桔色为主,灰黑色为辅,从色彩上展现其鲜明的设计风格。睡袋本身采用传统的木乃伊式,外部大小为185X70厘米,布面采用100%锦纶,触感非常柔软舒适。里布则采用80%涤纶+20%棉。添充物为100%的涤纶,与其它的羽绒+棉睡袋相比,它的蓬松度极好,这也让一同出游的朋友着实羡慕了一把。
       钻进睡袋,拉上YKK双开拉链,165厘米的内部长度刚好贴合我的身体,温暖舒适。当时是晚上十点,帐外温度16℃,帐内温度20℃。此款睡袋的舒适温标为5℃。由于我从小在东北长大,比较耐寒,这个温度对我来说温暖极了,很快我便感觉到有点热,拉开靠近足部的拉链,使得睡袋内能够通风。
       一觉到天亮,夜里没有因为睡袋的任何问题影响睡眠。值得担心的一点小问题是,外袋的纵向接缝处,在压缩后明显见到撕扯的痕迹,但还不至于影响正常使用。

SinTeryx BLUE WORM 350 II
测试人:Laetitia
       BLUE WORM 350 II(小蓝虫II)是龙鸟公司在今年推出的“蠕虫睡袋”系列中里最轻薄、适用面最广的一款。SinTeryx蠕虫系列睡袋其设计目标是在保暖性和重量间取得均衡,根据目标环境达到最优化组合。而且这款睡袋很漂亮,就外形来说非常适合女孩子使用。
       小蓝虫II的重量仅为1公斤,而且体积非常小,放到50升背包里所占的体积和负重都显得微不足道。8℃—-1℃的温标,足以和一条350克/平方米中空棉睡袋相比,而体积和重量却减小了一倍多。除此之外,作为一条夏季睡袋,它的侧边和底部拉链都可以同时打开成为一条被子,也可以将两条睡袋接成双人睡袋,非常实用。木乃伊式设计依据人体睡眠习惯,睡袋内部的空间虽然减少了,但在使用中即使是翻身也不会有任何被束缚的感觉,而且有效提高了保暖性。
       上山前我们一行人住在西金河口。打开睡袋后,它的蓬松时间相对不是很长,当天晚上房间里的温度在20℃以上,所以睡袋的拉链没有完全拉上,脚下部分的拉链也完全拉开。虽然身上感觉比较热,但并没有太多闷的感觉。
       我们的营地也就是测试地点是在海拔1700米处。虽然我是北方人,但在野外我一般都是非常不耐寒的。我和两个队友用的是三季双层帐篷,晚上11点时帐内温度在20℃左右,深夜时虽然明显觉得气温有所下降,但是整夜下来除了面部有些凉以外,全身并没有一丝冷的感觉。
       BLUE WORM 350 II采用的是和BLUE WORM 350相同的SOFT-B面料,手感轻盈舒适。因为SOFT-B良好的透气性能和防泼水性能,在保暖的同时能挥发多余的水蒸气,整个身体不至于捂在睡袋里透不过气来,而且不会有漏绒现象。
       睡袋的拉链是YKK高质量拉链,保证最长的使用期限。据官方实测,小蓝虫II的拉链在任何状态下,拉链拉死的频率低于1%。
       小蓝虫II在设计方面还增加了简易的胸领,对帽子结构进行了调整,使头部的运动更加舒适。在靠近头部的地方还有一个很小的网状口袋,睡觉时使你觉得不舒适的首饰、手表或是常用的眼药水等小物品都可以放在那里,显然放在那里要比放在帐篷内帐口袋里方便许多,设计非常人性化。总之,小蓝虫II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三季睡袋。

SCALER Madrid
测试人:小痴
       我测试的是睡袋是SCALER的Madrid这款新型号的羽绒三季睡袋。以前只知道SCALER的自充气垫不错,不知道他还有睡袋产品。拿到手的第一印象就是好轻啊,以前用的都是1.5公斤的棉睡袋,一下子突然拿到这个不到1公斤的“小家伙”,还真有点不太适应呢。装下睡袋后背包的睡袋仓里我还塞下了一件抓绒衣、一套排汗保暖内衣和一条速干裤,这才把平时只能装一个棉睡袋的睡袋仓塞满。
我们的营地扎在小五台山西沟的1700米营地。晚上大家各自在帐篷里摆开测试的睡袋,我被吓了一跳——虽然知道羽绒睡袋从包装袋拿出来需要一个复蓬的过程,但是没有想到用手摸起来会那么薄!他们几个开玩笑说我这款睡袋挂起来风一吹就像鲤鱼幡了,呵呵。说实话当时心里对能不能抗过夜晚有点敲小鼓。高海拔营地的温度明显比山下低,刚入夜就要穿上抓绒衣抵挡山风。大家入睡前测量了帐外的温度,不到20℃,钻进帐篷后发现经过复蓬的睡袋已不那么纤薄了,这才心里踏实了点。风间忍同学在凌晨1点、3点40分、6点分别测量温度为18℃、14℃、17℃。大概在半夜温度最低的时候我醒来一次,觉得胳膊露在外面有点冷,放进睡袋后就不再觉得冷了,一直到天亮都睡得很踏实。
       经过两天的试用,对这款Madrid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此款睡袋采用250克80%白鸭绒填充及超细尼龙的面料和里料。在保证舒适温度8℃的基础上使睡袋尽量做到轻量化。在这里要说一下睡袋的拉链处理,这款睡袋的拉链处缝线踏得很宽,避免了拉链夹睡袋的问题,无论里外都能很顺滑地开关。这款睡袋设计上是分左右开口的,这款右开口的可以和我朋友的左开口Pureland睡袋拼合,给我不小的惊喜。此款睡袋的充绒也比较有特色,并不是均匀充绒,而是胸口部位很薄,到脚底部位就厚起来,应该是考虑了人体工学后做出的设计。
       有待于改进的地方首先是,大概因为是评测款的关系,所以并没有配上相应的压缩袋,相信在正式生产配备后体积能进一步缩小;其次,在颜色设计上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设计;再次,我拿到的这款感觉稍有点紧,恐怕体形较胖的同学用起来会有问题,不知道是睡袋分男女款的关系,还是为了尽量减轻重量和考虑保温性才做得这么紧凑;最后还有睡袋的温标,个人感觉应该在10℃左右没有问题,不过女生怕冷的话,可能会略有不够,要根据各人情况注意使用的温度。

OZARK 550025
测试人:白狼
       我在参加这次测试活动之前从未使用过任何奥索卡品牌的产品,但很多户外朋友都说奥索卡是个不错的品牌,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也体验了一下这个口碑甚好的奥索卡睡袋。
       第一眼看到奥索卡的这款550025睡袋的感觉就是小巧,因为以前用过几款类似的棉睡袋,体积都比这款大很多,背包里很大空间都被睡袋占据,使我不得不减少携带FB物资。而这款睡袋体积小了近1/3,不过小是小,若不够保暖还是白搭。
       晚上大家兴奋地开始“处女睡”。我抖开艳红色的睡袋,在昏黄的帐灯映衬下如此妩媚,睡袋胸前的绣花LOGO下是一个方形口袋,手机和手表都能放得下,这一人性化的设计是我很满意的,谁让我是个十足的马虎大王呢。
       钻进睡袋感觉很柔软,内衬和表面都用的是高织涤纶布,从前用过的睡袋内衬都是棉布的,一进山就感觉潮气很重,涤纶布比纯棉布感觉更加柔软,从重量上也有所降低。拉链的留边很宽,不会那么容易夹到内衬,因为那是我最烦的事情。我可不想冷冷的夜晚身体的任何部分暴露在外,更不想天亮时分因为拉不开睡袋而从小窟窿里钻出来。
       山谷里的温差很大,天黑后的温度急剧下降,但穿上件薄抓绒就足以抵挡。刚钻进睡袋的感觉同样如此,我甚至感觉有点热,索性把胳膊全露在外面。一时睡不着便在里面折腾,没想到,这个女款睡袋里面竟有这么大的空间,任我的双腿在里面踢来踹去,腿部完全支起来都没问题。
       在山谷里露出鱼肚白的时候,我被清冷的空气轻柔地唤醒。也许是睡袋的舒适温标5℃—15℃恰好适合小五台山西沟的环境,也许是我的第一感觉是正确的,选择了一个适合我的小窝。
       它的不足之处是,睡袋口部过大,容易露出肩膀,建议加上块类似围脖式的包裹带;头部收缩绳要设计得更易拉伸。

Pureland Micro Lite 150
测试人:路客
官方资料:
规格:215X80X60厘米
面料:320T高密春亚纺,防泼水处理
里料:320T高密春亚纺
填充:150克/平方米仿鹅绒棉
温标:5℃—15℃
可左右对接设计。
       这款睡袋没有参加小五台山西沟的测试活动,安排在另一次测试攀岩鞋活动中试用。测试当晚最低气温20℃,高于睡袋标称的舒适温度。我使用了一顶双层帐,内帐带纱网,当晚的雷雨和第二天清晨的大雾使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空气中仿佛能拧出水来。
       尽管我比较怕冷,不过在当晚的使用中,睡袋拉链也没有全部拉上,个人感觉基本上比较舒适。这款睡袋采用的是150克/平方米的仿鹅绒棉,手感上比我以前使用过的棉睡袋里的填充物更加柔软,蓬松度表现一般。官方资料称,仿鹅绒棉比普通的中空棉具有更高的保温性,实测表现感觉还算可以。
       这款睡袋除使用了仿鹅绒棉外,便是面料、里料比较引人注目了,它采用的是一般三季睡袋中很少见的320T的高密度尼龙涤纶混纺织物,而其他睡袋的面料多采用300T的,里料织物密度甚至还会更低。每平方英寸320根纤维的纺织密度,当然在强度、耐磨、防水、防钻绒等方面表现更出色。这款睡袋在面料上进行了防泼水处理,实测中表现尚可。此款睡袋面料有红、蓝两种颜色,蓝色款的里料颜色为灰色,皮肤触感甚好,我在测试中特地进行了“甲级睡眠”,的确如产品说明中所称的“跟穿了一身纯棉睡衣睡觉一样,感觉很舒服”。
       款式、配色、细节设计方面,这款睡袋没有新奇之处,YKK拉链有时会夹到内衬;压缩袋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顶盖四带收紧式设计,所用材质很薄,在装填睡袋时常常不敢使劲往里塞。
       总体上感觉,这是一款中规中矩的,适合在天气较暖时野外宿营使用的睡袋。

原文刊登于《户外探险》2006年8月刊

返回装备知识专题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