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黄金周
冰岩地带
取消

黄金周

       一提到黄金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外旅游,整个中国如同一座巨大的休闲乐园,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游人如织。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节假日老百姓最想做的事就是旅游休闲,比例达46.46%。

1999-2003 黄金假日大旅游

姜泓

2000年“五一”:猝不及防,手忙脚乱

       许多当事人回忆起2000年“五一”黄金周,都会不约而同地使用一个词——想不到。
       实行7天长假后,1999年“十一”赶上国庆庆典,2000年春节回家拜年,大多数人的出游欲望终于在2000年“五一”这个黄金周爆发。
       最先遭遇考验的是交通运输部门。“五一”长假铁路不但要准备送走大量出行的北京人,还要迎来蜂拥而至的外地人。北京开往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列车及非旅游列车的车票全部告罄。开往北京周边旅游景点的列车有的超员40%。
       北京许多旅行社由于无法保证旅客的车票,只得“散团”,致使数千人“五一”出游计划泡汤。有的旅游公司只拿到原计划30%到40%的票。
       在北京西站北广场,场面只能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出租车的长队从停车场排到马路边,只要有一辆送客人的车过来,就有两三拨打车的人呼地一下围了上去。从出站口前的马路边开始,打车的人一拨挨着一拨,向东排到了白云路南口,向西延伸到莲花桥,向南则蔓延到羊坊店路口。一位姓段的出租车司机说:“今天的活儿真多,打车跟打仗似的!”
       突然而来的游客让北京的商场、饭店、出租车等服务行业都不用发愁客源,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准备还是不够。城里的大小酒店、旅馆都已满员,来晚的客人只得住到大兴、通州等郊区县。全市公交线路全面爆满,日发车次有史以来首次突破8万次,运送乘客1100万人次。在地铁复兴门换乘站,一位站务人员说:“每天早晨8:30一接班我们就先擦地,今天不可能,地上根本没有空隙,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在许多大的旅游景点,“大人看脑袋,小孩看屁股”是最真实的写照。天坛公园除祈年殿外,公园的关门时间延迟到了晚22点。中国科技馆售票厅前从早上8时起就排起了长队,连展厅内一个出售冷饮的阳台上都挤满了人,在这里想买一瓶矿泉水都得排队等好长时间。
       在王府井一家快餐店门前放眼望去,着眼处尽是坐在路边啃着汉堡的年轻人。不少累极了的顾客实在找不到空椅子,只好席地先歇会儿;而洗手间门前的长队比往日又长了不少,有的商场甚至安排了临时人员维持洗手间秩序。
       其他省市情况亦然。上海和郑州火车站的日客流量超过了今年春运的最高峰。敦煌的公交车、出租车告急。黄山索道24小时运行。

高潮过后是低潮

       2000年“五一”黄金周全国旅游“井喷”之后,引发了游客对旅行社的投诉热潮,人们把吃、住、行的不便都归结于旅行社的安排不妥。
       下半年,国务院在听取了国家旅游局等部委对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意见后,明确要求建立全国旅游信息统计预报系统。9月,由国家旅游局、国家计委、公安部、交通部等14个部委局组成的“全国假日旅游协调部际会议办公室”成立,对全国21个重点旅游城市和10个重点旅游景区(点)进行监控、统计,并推出“假日旅游信息预报制度”。
       然而,原本预计超过6400万人的“十一”黄金周全国大出游并没有出现,早期信息预报有效地引导了旅游人群的流向,但一些风景名胜也因此而游客大减。北京旅游的热点地区没有出现人们曾担心的游客过于拥挤的状况,秩序井然。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人被上一个黄金周狂热的长假旅游“吓倒”了,表示以后如果有这样的长假,不想外出了。即使出游的,也选择了省钱、省时间的周边游。
       依照“五一”的市场行情,旅游业对2000年国庆节旅游市场格外乐观。不少旅行社一手抢订景区客房,一手抬高出游价格,没想到反而“扑了个空”。专家指出,由于供需双方不能掌握全面信息,假日经济的供给方——旅游、交通部门和需求方——消费者,都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

你的心我永远不懂

       进入2001年,游客和商家又进行了一场互相猜不着心思的游戏。春节期间,由于2000年“十一”大举包机,结果上客的情况并不理想,大多赔了钱的旅行社都变得格外谨慎,那知出国旅游开始进入高峰,情形火爆而平稳。不少旅行社老总当初担心“要跳楼”,现在又后悔“太保守”。
       “五一”黄金周,不少游人提前调整了自己的休假时间,特意把出游日期提前或推后,以避开高峰;还有不少游人开始利用互联网和地图,自行分析走向,在安排行程时多准备几种备选方案。
       旅游者明智多了,经营者也明白多了,开始学会打长远的主意,一方面吸引游人,另一方面也不再满足于黄金周带来的短期效益,期望滚动作业带来滚动效益。
       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北海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北京动物园等9家旅游景点日接待量都突破了本景区最佳容量100%以上。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游览秩序却明显良好,未发生任何事故,反映出假日旅游也在走向成熟。

从旅游走向休闲

       2001年10月,“香港游”配额制度取消,中国内地放宽了居民赴香港旅游和从事商务活动的自由。尽管有这样的利好条件,商家们也都用心良苦、煞费心机。可是,预期与结果却不是特别如人意。航空公司明显没有吃饱;各景区游客接待离预想中的高峰还是有很大差距;对于旅行社来说,以往黄金周“热卖”的出境游今年也风光不再;酒店、旅馆也同样未能逃过此劫,全国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的平均床位出租率只有58.6%,比“五一”减少了8.1个百分点。
       经过两年的风风雨雨,消费者出游的心态日趋成熟。据北京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26.9%的市民表示打算在国庆节出门旅游,而其中就有六成是选择在本市。上海市民大多选择了位于江浙一带,时间在两三天的短线游。
       那么长线为什么遭到冷遇呢?业内人士分析,本地的风景对本市的居民本身就有很强的诱惑力,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人太多。
       制约长线游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市民的经济还不够高,一次长线旅游平均每人要花费4000元到50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有人用“涨声一片”来评价黄金周旅游报价,有的线路涨幅达到60%。这样的“菜单”着实有点让人吃不消。
       全国假日办述评目前黄金周旅游呈现出新特点,假日旅游已经形成观光和度假两个市场。
       观光旅游表现在长线旅游多,到著名景区(点)的多,旅行计划确定较早,参团出游的比例较高。
       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增长。一是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周边出游方式大幅度增长。二是自驾车出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出游方式。三是到城市周边景区(点)、各类旅游度假区、开放性景区(点)以及非景区(点)的游客显著增加,非著名景区(点)游客大幅度增长。四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城市周边住宿设施的出租率高于市内客房出租率。
       观光和休闲两个旅游市场的形成和游客的分流,首先是几个黄金周后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和方式理性选择的结果,是游客理智和成熟的标志;其次是由假日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偶尔有一次假期用于观光的比较多,一旦假日制度化,度假的方式趋于日常生活化,休闲度假旅游必然应运而生;三是因交通方式的制约所致,长线交通不断增长但毕竟容量有限,短途交通配置灵活,行程易于把握,且经济实惠;四是休闲度假适合家庭、散客出游。

黄金周回顾

       1999年9月,国务院对1949年12月政务院制定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进行了修订,将“五一”劳动节放假从1天增加为3天,将“十一”国庆节放假2天增加为3天,加上原有的春节放假3天,在一年中就有了3个法定放假3天的节日。
       2000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6号),将3个法定放假3天的节日与已经实行的周末双休日连休,明确提出一年三个黄金周的概念。
       这三个长假刺激消费,客运交通、旅游和商业等收入大增,所以又被大家称作“黄金周”。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集中购物、集中消费的行为带动供给、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强、牵扯面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作为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的手段之一,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附加值、深化假日吸引力是发展国内假日经济的首要问题。
       我国全年的休息时间达到了114天,占一年的三分之一,这期间的消费会对全年的经济状况产生较大影响,旅游景点人如潮涌、商场疯狂热卖、餐馆排队等座……假日经济在喧哗中局限成了节日经济。


       通过黄金周旅游图表的比较,其基本规律是:“五一”黄金周出游规模第一,东西南北中全面火爆;“十一”黄金周出游规模小于“五一”,区域上冷热不均;春节黄金周出游小于“五一”和“十一”,热点区域集中在南北两端且消费比较高。

北京人黄金周琐记

姜泓

1999年同庆盛典

       1999年10月1日,世界将目光投向北京。上午,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庆典上激动人心的阅兵和群众游行自然是让北京人最为开心的第一道精神“美食大餐”,而当晚的节日礼花又让北京人多了一个“开心一刻”的机会。地处闹市的国际饭店、昆仑饭店、西苑饭店、长城饭店、新世纪饭店、中央广播电视塔的旋转餐厅和高层餐厅因其极利于观赏礼花燃放而被提前预订一空。很多家住城内的年轻人,在就近观赏、感受了火树银花的胜景之后,又赶到密布京城的酒吧、迪厅开始彻夜狂欢。北京各区县旅游风景点、度假村是北京人最为青睐的地方。金秋时节,各区县不失时机推出的采摘活动又使北京人在旅游之外获得了额外的收获与乐趣。

2000年观赏文化演出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化娱乐活动在黄金周是红红火火,你方唱罢我登场。
       2000年“十一”“百台大戏唱金秋”大型系列演出活动票房热,更有观众缘。在京的40多个艺术表演团体包括中央院团、部队院团、市属院团以及社会办艺术表演团体,在首都各大剧场上演了100余台200余场集戏剧、歌舞、音乐、话剧、杂技、木偶戏、儿童剧等形式各异的剧(节)目,一些演出经纪机构还组织了国外和外省特色演出丰富首都节日舞台。据统计,节日期间有30万人次走进剧场影院,诸多场次的演出几近爆棚。
       剧场火爆只是国庆期间文化活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由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题为“百项活动火京城”的国庆假日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七天假日京城有50余万人次参加各项文化活动。

2001年小心购物券“连环套”

       有关人士建议消费者:买多少送多少的购物券,其实是误导消费者进行二次购物的行为,不要被“打折”、“赠送”冲昏头脑。
       北京市物价局已对赠券、打折有明文规定,从2001年1月1日起,商家必须明码标价,必须写明打折原因,商品原价、现价;代金券、购物券是违反国家货币使用原则的。
       据说商家与各单位之间联手使用代币券至少有如下好处:一是可以绕开国家有关的财务制度。逢年过节,按照制度不能公然发放的奖金就可以以代币券的方式发放,而购买代币券的支出可以以其他名义从财务“走”出来。二是可以避税。代币券的买卖双方弄一点小手段,购买代币券的款项就能够悄然地纳入经营成本,奖金税也就能够悄悄地“避”掉。第三点好处更具“中国特色”,那就是便于送礼。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已经于春节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印制、发售、购买和使用代币券(卡),已发放的限期使用,对规定期限后违规者则要追究责任。

2001年花钱买洋花儿

       大年初二,是走亲戚拜大年的日子,当然少不了鲜花做伴。春节花市从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就开始热起来,除夕那天最火,一直延续至十五。不同的是,年前买花的多以机关团体为主,主要是为送礼;而这一两天来买花的,则多是一家人一起来选购,买给亲人朋友,或干脆“慰劳自己”。摊主们普遍反映,今年卖得最俏的都是往年没见过的“洋花儿”。
       鲜花消费成了春节的消费新时尚,蝴蝶兰、杜鹃、一品红当选春节“花魁”,蝴蝶兰卖了25万盆以上,销售额超过1500万元,而杜鹃销售30万盆,销售额达600万元。不仅春节期间进行的北京第一届迎春花卉年会场面火爆,而且郊区主要花卉生产基地生产的鲜花基本销售一空,有些基地不得不紧急从外地调运。节日期间各花卉市场的日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预计全市鲜花销售近亿元。

2002年银行也歇假

       “五一”黄金周期间,京城工商、农业、建设、中国等四大银行70%至80%的储蓄网点头一次歇业7天。与大银行歇业形成对比的是,市商行、民生、招商、华夏等各家小银行都照常营业。
       在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黄金周里,四大商业银行齐齐关门放假,实在是让人有些费解。按照银行方面的解释,银行放长假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四大银行放弃市场竞争,显然是有些坐大。而到目前为止,四大国有银行确有坐大的资本,因为以国家信用为后盾的信用基础,和几十年经营而形成的数量庞大的经营网点及客户群优势,都为股份制银行难以企及。“四大”在忽略甚至有意放弃自己的最大优势之后,能否在开罪于小储户的同时,有选择地留住大户,是一道难题。不管如何界定商业银行的属性,让老百姓、老客户伤心,都是一个冒险的选择。
       “十一”黄金周期间,四大银行歇业网点比例缩小到50%。

2002年城铁里过节

       “十一”国庆节,数以万计的北京市民蜂拥前往新开通的城铁西线观光。从西直门城铁站出城的乘客多于从霍营站进城的乘客,城铁成为北京人节日出游的新去处。
       在霍营站,每组到站的城铁列车内都站满了乘客,半数是从西直门乘城铁到此后再折返回城内的游客。而大部分乘客下车后并不急于出站,或留在站台前拍照、摄像纪念,或坐在座椅上休息,不少人还拿出随身携带的食品、饮料,边歇脚边吃东西。由于车站仅设有几排固定座椅,难以满足众多观光者的需要,工作人员临时从办公室内搬出许多折叠椅,供城里来的游客歇脚。

2003年商家发“羊”财

       羊年大年初一,京城老百姓除了走亲访友之外,更多的人走上街头去逛庙会,街面上涮羊肉的火锅店也着实借势火了一把。老百姓羊年爱尝羊鲜,羊年打“羊主意”的餐饮企业发了一笔不小的“羊”财。与“羊”多少有些关系的“洋酒”在外包装上也作了很多迎合中国春节市场的调整。很多品牌将包装礼盒的主打颜色不约而同都选定为大红色,于是洋酒的包装成为很多顾客选购时一个重要的指标,而红色的礼盒往往是首选的。
       “羊皮袄”、“羊皮坎肩”等所有带着“羊”字的服装成为流行的“浪尖”。作为人们节日服装的主要选择,唐装也在传统的款式中融入了很多时装的元素,敏锐的唐装设计师就在领口、袖口等处镶上一圈“毛毛”。

2003年一切为了“防非”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幸好在新人们扎堆结婚的“五一”,喜事仍然在这个花开草长的春日里举行不误。当然,一场在此“非常”时期举行的婚礼,有不少放弃了传统形式,露天婚礼颇受青睐。
       与北京的汽车市场和专卖店里明显冷清,人气儿急剧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汽车销售量不降反增,特别是10万左右的车型成为车市增长的主力。为了预防“非典”,车市的成交率上升到80%。

厉有为:带薪休假应成主流

姜泓

黄金周功不可没

       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高速增长。从1999年国庆到2001年“五一”,全国国内旅游人次数增加了1.6倍,旅游收入翻了一番。这样高的增长速度是同时期的工业、投资以及其他居民消费增长所无法比的。
       黄金周期间,社会消费全面快速增长。1999年“十一”以来,含有黄金周的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月份。2000年5月和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5%和10.4%,是当年增幅的最高点和次高点,表明因黄金周出现而产生的假日经济现象在启动居民消费,缓解内需不足压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假日经济对宏观景气增长做出重要贡献。1995年国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4%,到2000年底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3.6%,黄金周的促进作用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在居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后,合理、充裕的休闲时间,将有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经过10余个黄金周的洗礼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都趋于成熟,有关部门如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也在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加强接待能力和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创造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可以说黄金周扩展成“黄金月”,表明假日经济正在摆脱最初的盲目状态,趋向稳定健康发展。

假日经济需增内涵

       假日经济逐渐走向理性后,消费者对休假的质量要求更高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这意味着,如果商家拿不出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的服务产品,假日经济带来的商机将越来越少,黄金周的“黄金”成色将越来越低。
       我们一直缺少特色假日产品。以北京为例,尽管每个黄金周京城商业销售都创新高,传统的北京果脯、烤鸭一直是外地旅游者的必买食品,在2000年“五一”黄金周时,仅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两家店,真空包装的烤鸭就卖了数万只。但是,这些传统的食品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外地旅游者的购物需求,他们希望买到既能体现北京特色同时又能代表时尚的商品。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京城商家还没有众多的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本地特色商品。
       今后发展假日经济,必须把市场竞争的主流放在提高服务质量上。除假日旅游和购物外,假日经济有更丰富的内涵,内涵的主要要领是节日长假期的欢乐气氛诱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浪潮。围绕这个意愿,可开发多方面产品,既满足消费者需要,又抓住商机。这将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的领域,大有潜力。

分散客流最理想

       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副秘书长史晓明说,最理想的结果应该是这样:黄金周火而不爆,把客流分散到旅游淡季里去,使淡中有旺。根据对北京过去几个黄金周旅游市场特点的分析,把这几个所谓黄金周的客流轨迹连接之后,形成了一个“W”曲线。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每一个黄金周都火爆,我们可以把高潮调低,也能把低潮调高。北京旅游街的一项旅游市场调查显示,老年人的旅游计划性很强,他们中90%以上的人避开黄金周出外旅游。试想如果为妇女创造一个比“五一”出游更诱人的理由,在“五一”之前先走一步;儿童有个比“五一”更吸引他们的理由,在“五一”之后等着,我看“五一”这个黄金周遇到的瓶颈现象就不在了,至少也会大大缓解,因为客流量减少了。

政协委员:改革休假制度

       2003年,出席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厉有为建议推行带薪年休假制度,把集中冲击式假日经济转变为分散均衡式假日经济。厉有为总结了三条黄金周的副作用:首先,交通运力与游客数量失衡。其次,景点容量与游客数量失衡。第三,旅馆、饮食服务行业容量与游客数量失衡。在厉有为提出的建议方案里,首先是把“五一”、“十一”的法定七天假日改回原来的一天,同时建议,在企业人员和公职人员中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
       政协委员梁燕君委员认为面对假日旅游暴露出来的问题,应尽快推出带薪休假制度。带薪休假可以解决我国假日旅游时间上过于集中的问题,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企业硬件设施常年利用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还有利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带薪休假大势所趋

       经济学家指出,消费现象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节假日的集中消费,另一种则是即时的冲动型的消费,这里面包括一部分的旅游支出、文化教育支出、健康休闲支出,也包括刚刚起步的情感消费支出。但这一块,恰恰也是当前我们的薄弱环节。
       在经过冷静的梳理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假日经济在中国确实已经出现。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消费指向的单一,假日经济当前还处于幼稚时期,集中消费现象比较突出,而因节假日激发出来的消费增量则有限。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成长以后,假日经济确实面临着一个突破期。开拓得好,假日经济这盘棋就被激活,并有可能成为消费市场一个夺目的亮点;否则,假日经济反而助长了百姓集中消费的习惯,而对消费市场真正的拉动作用则少之又少,热闹赚吆喝而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说,种种迹象表明,带薪休假已呈大势所趋,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满足日益明显的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有利于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更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从概率上计算,在任何时间段内休假的人数基本上趋于平均,大大削减了淡旺季的过度反差,有利于企业经营,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另外,带薪休假制基本上可以保证个人自主选择休假时间,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休假方式的过分雷同,可以纠正和弥补那种集中式的休假消费行为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另外,集中双休日,实行长假日制度也不失为好办法。每年实行五次长假日制度,除已实行的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长假外,再增加4月1日、11月1日两次长假,每次假期6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不占用正常的工作日,另一方面可以减轻“五一”、“十一”两个长假期的旅游压力,变两个假期为四个假期,可大大缓解对交通、旅馆、餐饮、景点的压力,达到做强做大假日经济的目的。
       目前全世界正经历一场“休息的革命”,以提高工作效率,休闲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假日消费也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10月1日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