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2022年7月14日    596 次浏览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云居寺,位于房山区白带山麓的石经山,因藏有隋唐、辽金佛经经版14278块,被称为世界最古老、最大的石刻“图书馆”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房山花台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日出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周口店遗址,位于周口店镇龙骨山,是70万年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20至10万年前的早期智人、4.2至3.85万年前的田园洞人、3万到1万年前的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1921年至1927年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三枚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12月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大约从距今70多万年开始,一直到距今20多万年,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1987年,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目前共出土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40多个北京猿人个体;还发现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绝大多数人类化石,在珍珠港事变前后下落不明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第1地点,又称猿人洞,即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出土地点。原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高40米,发现于1921年,1927年开始发掘,在发掘前该洞穴就已坍塌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此发现第一颗保存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1930年又清理出一颗头盖骨化石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北京猿人在这里断断续续生活了20至40万年,遗骨、遗物、遗迹和洞顶塌落的石块和洞外流入的泥沙等在洞内一层层充填起来,形成巨厚的堆积层,共分13层,其中第8-9层为含灰烬的角砾层,一半以上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此层;第11层为角砾岩层,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于此层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鸽子堂,因常有鸽子栖息而得名。1928年将其与第1地点贯通,在此发现北京人用火遗迹灰烬层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第26地点,即山顶洞,洞穴分成洞口、上室、下室、下窨。1933年、1934年发掘中发现包括3个头骨在内的代表至少8个山顶洞人个体的化石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北京人用火灰烬遗迹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十渡景区的三渡。十渡位于房山区西南,是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约20公里的河谷,是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地貌,因历史上河谷中共有十个过河的摆渡渡口而得名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岳各庄镇境内,集自然、佛教和溶洞为一体,开山建寺始于东汉末年,有九洞十二峰七十二茅庵等景观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明代云梯262阶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云梯庵,影片智取华山曾在此拍摄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款龙桥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瓣香庵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红桥庵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兜率寺,始建于隋代,明嘉靖重修,为上方山七十二庵之首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天柱峰,又称摘星陀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银杏树王,高28米,树龄约800年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骆驼峰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大悲庵,山墙保留有明代壁画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云水洞,是华北地区最早开发的溶洞,有7个串珠式水平溶洞,有“幽燕奥室”之称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第二大厅中的擎天柱,是高38米的基型石笋,为中国第一大石笋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第六厅十八罗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云梯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琉璃河镇琉陶路小清河一号桥南河边露营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西部地区景点(三) 

北京旅游详细内容:
京西地区(一)
京西地区(二)
天安门地区
故宫
国家博物馆
北京夜景
北京秋色
北京大学
颐和园
市区景点
京东地区
返回北京旅游目录

路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