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白山地理资料、GPS数据

  2020年12月20日    2,987 次浏览

       太白山位于西安市西150公里的眉县、太白、周至三县交界处,海拔3767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太白山的主体由规模庞大的花岗岩组成,几经构造运动,形成了太白山奇峰林立、山势峥嵘的景色。山上保留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太白山顶拔仙台附近角峰、槽谷、冰斗、冰坎、冰阶等历历在目,石海、石环、岩柱等形状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著名的太白三池上下鼎列错落有致,池水清澈,一尘不染,在晴日阳光折射下,湖面常放射出五彩霞光,景色十分迷人,有着“太白池光”、“高山明珠”之称。由于山高云淡,气候寒冷,山顶终年积雪不化,尤其山阴面,即使三伏盛夏,山北的大太白池(大爷海)也经常是冰封不化,其它各处也是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致格外壮美,号称“太白积雪六月天”,被誉为长安八景之一。秦岭为我国南北方天然的自然景观分界线,太白山作为秦岭主峰,自然条件尤其复杂独特,自然垂直带谱完善,森林景观形态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多彩,素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天然动物园”的美称。林海茫茫,起伏叠翠,有青松冷杉,奇花异草,名贵药材等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云豹、红腹角雉、大鲵等珍稀动物。太白山以其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丰富性、代表性及独特性,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1956年中国第一支登山队成立后就登上了太白山顶峰。

太白山南坡地图
穿越——太白山地理资料、GPS数据
穿越——太白山地理资料、GPS数据
穿越——太白山地理资料、GPS数据

(点击看大图)

太白山南坡:
HVZ1,1999年在厚畛子住宿处;HVZ2,2007年在厚畛子住宿处;TJU,铁甲树;SHG,三合宫瀑布接待点;RIDGE1,翻上山脊;IYS,朝阳寺;YT,羊台;LUJ,凉水井;NTM,南天门;YWD,药王殿;YHI,玉皇池;SYH,三爷海;EYH,二爷海;tbu_bxt,拔仙台。

穿越——太白山地理资料、GPS数据

(点击看大图)

太白山北坡:
DYH,大爷海;WGM,文公庙;XWG,小文公庙;BXT,拜仙台;UBS,上板寺索道站;XBS,下板寺索道站;TY,汤峪。

1999年国庆节攀登GPS数据:

名称 纬度 经度 海拔(米)
沙梁子 N33.88979    E108.01452     
厚畛子乡 N33.85288 E107.84190 1250
路边旅店 N33.85981 E107.81793 1270
铁甲树 N33.87588 E107.81325 1400
羊台 N33.88516 E107.79290 2330
凉水井 N33.89236 E107.77105 2760
南天门 N33.91672 E107.77890 3120
药王殿 N33.92703 E107.77548 3120
玉皇池 N33.94431 E107.76861 3320
三爷海 N33.94838 E107.76797 3440
二爷海 N33.95245 E107.76290 3590
拔仙台 N33.95540 E107.76557 3767
大爷海 N33.95763 E107.76122 3590
文公庙 N33.97244 E107.77327 3480
小文公接待站    N33.99197 E107.79818 3420
拜仙台 N33.99983 E107.80776 3340
上板寺索道站 N34.00420 E107.81212 3210
下板寺索道站 N34.01435 E107.81029 2830
汤峪 N34.13129 E107.89963 700

 

2007年国庆节攀登GPS数据:

名称 纬度 经度 海拔(米)
厚畛子 N33.849278    E107.831083    1300
三合宫瀑布接待点    N33.898417 E107.807417 2101
W027 N33.906167 E107.794778 2485
RIDGE1 N33.910722 E107.795972 2734
RIDGE2 N33.911972 E107.785917 2880
朝阳寺 N33.912778 E107.785459 2905
南天门 N33.912694 E107.780361 2906
药王殿 N33.927028 E107.776139 3123
拔仙台 N33.956038 E107.763477 3742
文公庙 N33.968056 E107.769278 3596

 

太白山有关地理资料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地理卷
       【太白山】 秦岭主峰.位于陕西省眉县南部,兼跨太白县、周至县部分地区。顶峰冰冻期长,除盛夏外,积雪不消。由关中平原南望,山顶银光闪闪,故名。太白山是以巨大的花岗岩体为核心的断块山,形成于一亿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海拔3767米的顶峰拔仙台,为黑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片麻岩构成的锥状山峰。顶部平缓,巉岩裸露,建有庙宇。南北两坡有串珠状冰斗湖,最大者为大爷海(大太白海),位于峰顶西北下侧,海拔3590米,面积近5000平方米,呈椭圆形。湖水寒冷如冰,无寸草点染,清鉴毛发。还有角峰、槽谷、冰斗、羊背石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形。花岗岩节理发育,断层错综,多孤峰插天的花岗片麻岩柱峰。太白山为中国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植物品种荟萃之地,资源丰富,垂直分带明显。以北坡为例,海拔约2600米以下为落叶阔叶林带,2600-3350米为针叶林带,3350米以上为灌丛、草甸带。已发现种子植物1550余种,苔藓植物302种,及大量菌类植物,其中药用植物510种,油脂植物150余种等。野生动物2700多种,珍贵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均为国家保护动物。1965年已设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太白山主峰及四周约5.4万公顷的土地,现已成为自然地理、植物、动物、中药、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野外考察的重要基地。“太白积雪”历为“关中八景”之一,“斗母(宫)奇峰”,“平安(寺)云海”为著名胜迹。每年7-8月,山上冰雪消融,宜于上山采药、观光和科学考察。
       笨笨注:文中称大爷海(大太白海)最大,其实有误。玉皇池才是太白山上最大的高山湖泊,大爷海是海拔最高的。而且据我的感觉大爷海非常圆,称圆形湖泊更为贴切(称椭圆也没有错误,自然界没有绝对标准的圆形)。
《中国名胜词典》
       【太白山】 在陕西眉县城南20公里,南界洋县,东接佛坪,西南与留坝、凤县相连。为汉江,渭水之间和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山顶海拔3767米,是关中最高山峰。李白《登太白峰》诗:“西上太白峰,夕阳穷攀登。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山高气冷,背阴处终年积雪,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谚语。为长安八景之一。
       【太白三池】 又称太白湫泉。在太白山巅的山峰间。共三池,大太白池,在山北,面积1.5公顷,为黑河源头;二太白池在山南,面积两公顷,亦为黑河源头;三太白池亦在山南,面积7公顷,为石头河源头。三池上下鼎列,池水清可鉴发,深不见底。唐韩愈曾以“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衔弯环飞,投叶急哺kou4”诗句来描绘这里的情景。相传唐贞观年间天大旱,京兆尹韩皋曾取这里的水,祈雨巧应,此后便遗留下祈雨必取太白湫之水的风习。
       笨笨注:太白三池似乎没有文中所说的那么大,也许春季融雪时会大一些。
《陕西休闲旅游指南》
       太白山位于眉县城南20千米,东距西安100多千米,西距宝鸡90多千米,是横贯我省南部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米,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的著名高峰,峰岭陡峭,群峰林立,山间谷地原生自然景观保存良好,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林木茂盛,植物种类丰富,约2000多种,珍稀植物20余种,太白山的独叶草为世界罕见,野生动物近500余种,其中有朱鹮、黑鹮、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这里的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明显,现已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典型的暖温带生态系统为主,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同时又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宝贵旅游资源。
       太白山的气候异常,风云多变,高涧飞瀑,湖水清澈碧绿,花岗片麻岩丛傲然挺立,千姿百态,奇特的自然景观堪称奇绝,太白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至今尤存,“太白三池”指的是大太白、二太白、二太白三个水池,三池上下鼎列。千百年来,池水清澈,一尘不染,景色十分迷人,拔仙台,是太白山的顶峰,太白山最大的庙宇群大部均修建在这里,拔仙台、文公庙、西跑马梁一带为秦岭山脉的古冰川发展最可靠的实物资料库。
       在太白山北麓汤峪河流域的太白山森林公园,新辟有凤宫游乐园,少白山游乐园和钟吕坪旅游点7个景区50余个景点,也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风景。
       登太白山可分北坡、南坡两路,其中北坡有三条登山道:其一,由远门口上山,道路险峻崎岖,游人多望而生畏,但沿途多奇景;其二,由营头经高庙上山,至大殿约30千米,地势较平坦,游人多取此路线;其三,由眉县经斜峪关或鹦鹉咀直上。
       南坡路途平缓,有两条路线:其一,从周至出发到厚畛子直上,经南天门、药王殿到太白极顶;其二,从周至到厚畛子经都督门、老庙子、将军石,到达太白极顶。
       登太白山,以每年的7、8月最为适宜。俗语说“六月积雪太白山,气候好像后娘脸,晴阴无常,说变就变;7、8、9月开山采药、打猎、朝山不断。”故登山需备御寒衣服和雨具。

太白山穿越详细内容:
雪雨太白路
山友评论
精彩图片

路客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