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海拔300.8米,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

古麓山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初名慧光明寺,唐初改名麓山寺,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之誉,屡毁于战火,1944年毁于日军,仅存山门和藏经阁

弥勒殿

大雄宝殿

藏经阁,又名观音阁,阁前有古罗汉松二株,传为六朝所植,又名六朝松

飞来石,位于云麓宫前,因其可瞻望衡岳而拜,又名拜岳石。刻宋代赵忭诗句:“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闲。人多祝尧寿,登此拜南山。”

在此可俯瞰湘江江心的橘子洲以及“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

云麓宫,在岳麓山右顶峰上,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现存为1957年重建,石柱铁瓦,古朴典雅

麓山树镫记碑

三清殿

白鹤泉,在麓山寺后,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

隋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年间,民国初年重建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原名红叶亭,后根据杜牧《山行》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改名。1952年重建

爱晚亭与滁州醉翁亭、绍兴兰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通高12米,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远观似凌空欲飞状。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毛泽东书“爱晚亭”额

亭内碑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诗句

岳麓书院前门。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基础上,在岳麓山下抱黄洞附近创立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至清光绪年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现为湖南大学下属学院。岳麓书院现存主要建筑为清朝遗构,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

大门,宋代曾名中门,因江岸建有石坊,名为黉门。现存系清同治年间重建,五间硬山。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亲书岳麓书院匾额

大门两旁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出自《左传》,下联出自《论语》,道出岳麓书院英材辈出

二门,宋元时为礼殿所在,1984年重建,五间单檐悬山。门额上悬“名山坛席”匾,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下联出自《史记》

二门背面“潇湘槐市”匾

讲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曾名静一堂。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理学家张栻、朱熹曾在此举行会讲,开中国书院会讲之先河。檐前悬“实事求是”匾

大厅悬挂两块鎏金木匾:一为清康熙皇帝御赐“学达性天”,现存为1983年重刻;一为清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壁上嵌朱熹手书、清代山长欧阳厚均刻“忠孝廉节”碑

屏壁正面刻《岳麓书院记》,为书院主教张栻所作

御书楼,是体现中国古代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之一藏书的主要场所,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

大成殿

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年)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写,江夏黄仙鹤勒石,文、书、刻石精美,称为三绝。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右侧

碑高4米,宽1.35米,现存1000余字。此碑以其书法著名于世,落笔坚实,开合得体,结构宽博,四面开放,中宫紧缩

崇道祠、六君子堂

崇道祠,又称朱张祠,祠内悬“斯文正脉”匾,供祀朱熹、张栻

六君子堂,又名慕道祠,供祀六位对书院发展和建设有功的大儒: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

船山祠、慎斋祠

濂溪祠、四箴亭

濂溪祠,祠内悬“超然会太极”匾,专祀周敦颐

四箴亭,供祀程颢、程颐

屈子祠

山门

赫曦台,清乾隆年间山长罗典建前亭于院前名前台,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改名为赫曦台

火宫殿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火宫殿,过去是祭祀火神的庙宇,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火宫殿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

火神庙

火宫殿金砖照壁遗迹

火宫殿臭豆腐,色墨黑,外焦里嫩,鲜而香辣,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

清同治年间,长沙府湘阴县城一家姜姓豆腐店偶创油炸臭豆腐,光绪年间姜家把臭豆腐搬进长沙火宫殿,随即全城闻名

坡子街,与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苏州观前街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小吃名街

岳阳,古称巴陵,又名岳州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依长江、纳三湘四水,江湖交汇,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著称,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岳阳楼与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南极潇湘

岳阳楼前身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李白赋诗后始称岳阳楼。现在的岳阳楼为1934年重修,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

台基以花岗岩围砌,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2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楼顶为层叠相衬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顶式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二楼镶嵌清代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

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名望仙阁、斗姆阁,二层二檐歇山式建筑

三楼镶嵌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

远眺洞庭湖

君山岛,古称洞庭山、湘山,与岳阳楼遥遥相对,被道书列为天下第十一福地

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是六边形二层三檐的小亭

岳阳门

北通巫峡

小乔墓
湖南旅游详细内容:
衡山、韶山
武陵源
天门山
返回湖南旅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