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长沙(二)
冰岩地带
取消

长沙(二)


岳麓山

往来亭。春节前南方遭受冻雨雪侵袭,岳麓山植被受灾严重

长沙广播电视塔

岳麓山最高峰云麓峰,又名灵麓峰,海拔300.8米

云麓道宫,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二十三洞真墟

古麓山寺

湖南大学

长沙城古城墙上的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

高正街、都正街、县正街,长沙老街区

湖南博物院,1956年建成开馆,以收藏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著称。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初代轪侯利苍,其妻辛追及其子第二代轪侯利豨的三座墓葬,1971年12月至1974年进行发掘,出土了保存完好的女尸及三千余件陪葬品。马王堆一号墓葬辛追,二号墓葬利苍,三号墓葬利豨。出土时二、三号墓已被盗掘

“利苍”玉印,二号墓出土,为墓主生前私印

黑漆朱绘六博具,三号墓出土,方形锥画盝顶漆盒边长45厘米,通高17厘米,包括1个嵌放的髹黑漆木博局,20个直食棋,42根算筹(筭),黑白棋子各6个,象牙削、刮刀各1件,以及1枚发现于另一漆奁中的18面骰子(茕)

博戏是棋类竞技游戏,先秦已流行,汉代尤盛。其玩法为两人轮流掷骰行棋,以获算筹多者为胜,玩法今已失传。此博具制作精美,并能与同墓出土的遣策记录相对照,是目前发现最完整的秦汉博具

    识文彩绘盝顶长方形漆奁,三号墓出土,外髹黑漆,内髹红漆,长方形,直壁平底,盝顶形盖,器分上下两层,夹纻胎,高21厘米,长48.5厘米,宽25.5厘米。髹饰手法为堆漆,奁身满布凸起的云气纹作装饰,称作识文,识有高起之意。其作法是先以白色沥粉勾出高起的线条轮廓,再用朱绿黄三色漆勾填出云气纹,具有立体效果,富有浓厚的装饰风格。此漆器出土时内置的漆纚纱冠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乌纱帽实物

双层九子彩绘漆妆奁

“君幸食”狸猫纹漆盘

“长寿绣”药枕,迄今所见最早的保健药枕

朱红菱纹罗丝绵袍,上衣下裳相连的袍服。一号墓出土了大量丝织品

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是汉代贵族妇女一种华丽时装,衣长132厘米,通袖长228厘米,为迄今所见最早的印花、敷彩相结合的丝织物

直裾素纱襌衣,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曲裾褝衣,其中重48克的曲裾素纱襌衣在1983年被盗毁。此件重49克的直裾素纱襌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袖口宽30厘米、腰宽49厘米,右衽,缘边为绒圈锦

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柔如雾,衣料为没有染色的平纹方孔丝织物素纱,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珍品,是西汉时期纺织巅峰之作,代表了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医简《合阴阳》,三号墓出土,是现存最早的性医学专科文献

医简《十问》,三号墓出土,现存最早的养生专科文献

帛书《天文气象杂占》,有现存最早的彗星图。三号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其中的秦末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而别具一格

帛书《五星占》,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分占文、行度表两部分,行度表记载了秦王政元年(前246年)至汉文帝前元三年(前177年)70年间金、木、土星运行位置,反映了汉代天文方面的极高成就

    《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迄今发现的最早、编制最准确的军事地图

《驻军图》,现存最早的三色彩绘军事地图

帛书《脉法》,是目前所见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确立虚实补泻治病理论的医籍

帛画《导引图》(复制品),长142厘米,宽70厘米,分上下四层,每层各绘11幅小图,每图均彩绘一个姿态动作各异的人像,旁有题字标注动作名称或功用,是现存最早彩绘导引操练图

帛书《周易》,帛幅高约48厘米,宽约85厘米,朱栏墨书,字体为较规范的八分隶书,抄写年代约在汉文帝初年,是现存最早的周易抄本之一,每卦开头均绘有卦图,卦体、卦序和文字与通行本多有不同,是研究周易的重要资料

帛书《老子》乙本,原高约48厘米(已断成上下两截),朱丝栏墨书,字体为规范八分隶,不分章,德经在前,道经在后,章次与帛书《老子》甲本的基本一致,抄写年代应在汉文帝时期;甲本文字介于篆隶之间,抄写年代在秦末汉初之际

一号墓T型帛画,呈T字形,通长205厘米,顶宽92厘米,末端宽47.7厘米,用三块单层的棕色细绢拼成。此帛画称为非衣,为出殡时张举,入葬时覆盖在内棺上的铭旌,体现了古代葬制中引魂上天安魂安魄的做法。帛画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用浪漫手法表现了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充分反映了汉初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

帛画构图自上而下分为表示天上、人间、地下的三部分场景。天上部分绘有金乌(太阳)、蟾蜍玉兔(月亮)、烛龙、司閽等

人间部分描绘墓主拄杖老妇在侍女等陪同下,告别人间,准备升天,家人祭祀

地下部分有巨人托举大地,并表现神话中的鲸鲵异兽

三号墓T形帛画

墓穴灯光秀

一号墓木棺椁正中的棺室放置四层套棺,紧密套合,从外到里依次为黑漆素棺、黑地彩绘棺、朱地彩绘棺与锦饰内棺。黑漆素棺(复制品),四层套棺的第一层

    黑地彩绘漆棺,四层套棺的第二层,楸木(梓木)材质,长256厘米,宽118厘米,通高114厘米。内髹朱漆,外髹黑漆为地,彩绘流动奔放的云气纹,云气间形态各异的110多个动物和神怪穿插其间,组成不同的奇幻画面,绘画技巧极其高超。工艺上使用堆漆法,以凸线勾边,立体感强

朱地彩绘漆棺,四层套棺的第三层,梓木材质,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通体内外髹朱漆,棺外表朱漆地上,用明亮色调彩绘龙虎相斗、双鹿腾云、双龙穿壁以及仙人、云气等表达吉祥升仙主题的图像,内容丰富,绘画技艺高超。工艺上采用平涂和堆漆手法

锦饰漆棺,四层套棺的第四层,为迄今唯一发现。棺内髹朱漆,外髹黑漆,棺外横缠两道厚六七层的丝带,盖板和四壁饰树纹铺绒绣和羽毛贴花绢,象征死者灵魂借以羽化成仙

一号墓木椁,长6.72米,宽4.88米,高2.8米,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出土时置于墓坑底部的3根方形枕木上,有盖板两层、顶板一层和底板两层。椁室由4个边箱与正中的棺室组成,形状如井字。边箱总面积6.8平方米,总体积9.79立方米,藏有各类文物一千余件

    外椁共用杉木板70块,约合成材52立方米,最大的壁板重达1.5吨。正中的棺室放置四层套棺,紧密套合,棺椁在结构上没用一根金属嵌钉,全用扣接、套榫与栓钉结合而成,是目前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的汉代井椁实物

辛追夫人去世时间为晚于公元前168年,时年约50岁。1972年4月26日,遗体从一号墓中出土,虽埋葬了2100多年却仍不腐,保存完好的原因为深埋、密封、防腐

商代大禾人面纹方鼎,1959年宁乡县黄材镇出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器身略呈矩形,两耳直立,四柱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面饰半浮雕人面,两侧有云雷纹及象征性的角、爪作装饰,鼎腹内壁近口沿处有铭文“大禾”二字

是目前全国唯一以人面纹为主体装饰的青铜鼎,用途可能与祭天祈求收获有关

豕形铜尊,1981年湘潭船形山出土,全长72厘米,通高40厘米,可容酒13升,商代以野猪作器物形制的青铜酒尊仅此一例

商代晚期“皿而全”铜方罍,又名皿天全方罍、皿方罍,1919年桃源县出土,通高88厘米,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是迄今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方罍之王。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购回国得以盖身合一

    象纹铜铙,商代青铜打击乐器,1959年宁乡县老粮仓出土,通高70厘米,器物上部两侧分立一只卷鼻小象,器形雄伟,纹饰精美

人物龙凤帛画(复制品),又称龙凤仕女图,1949年长沙市陈家大山战国楚墓出土,长31厘米,宽22.5厘米,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以白描技法勾画一动一静的龙凤与仕女,是我国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人物肖像画之一

    人物御龙帛画(复制品),是战国中晚期丧葬中使用的魂幡,1973年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帛画长37.5厘米,宽28厘米,质地为深褐色平纹绢,画面为佩剑男子驾驭飞龙升天

长沙窑青釉褐彩贴花人物纹壶,唐代水器,1973年衡阳市司前街水井出土,高16.4厘米,口径5.8厘米,壶小口卷唇鼓腹,肩部两系,前有多棱短流,后有双轮执鋬

    饰以三块模印贴花,流下为一胡女袒胸披纱站在蒲团上作胡旋舞,左为方形塔建筑,右为立狮


湖南旅游详细内容:
长沙(一)
岳阳
衡山韶山
武陵源
天门山
返回湖南旅游目录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