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夜云蒙山救险记
简单容易
15:20:41 99/05/09
来自《北京青年报》5月9日第20版
四天三夜云蒙山救险记
5月7日中午,在一家餐馆,我和几位中国工商银行朋友围坐在王蔚国、韩苏京身边———这是他们从云蒙山脱险回来的第三天。两人精神挺好,但又黑又瘦。老王自称瘦了差不多10斤,老韩的双臂上有好几处山石、树枝划破的伤痕。中午只匆匆吃了一点儿,他们就急着回去。“该到上班时间了。困在山里的时候,工作上耽误了不少事,得赶快补回来。”一切都是从5月2日开始的,从云蒙山开始……
5月2日迷路
2日早上5点,两人就都起床了,坐头班地铁到东直门时,天还没亮透。6点40,他们坐上936路长途汽车,直奔云蒙山。老王今年50岁,老韩也有47岁,他们都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处级干部,平常就有登山健身的爱好。这一次出游,两人谁也没对家里人说是去哪座山。差不多9点20就到了云蒙山,车没停在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直接进入怀柔一侧。一下车,当地一些农民就涌上来争当向导,说是抄近路上主峰,风景更好,每人只收10元。一车同行的还有几十位游客一起进了山。云蒙山区方圆170平方公里,游览区面积70平方公里,位于密云和怀柔两县交界处,主峰高达1414米。一行人沿着峡谷走到中午12点,前方无路了。那几十位年轻人觉得风景看得差不多了,于是打发了向导,纷纷返回了。“当时,也许正是这些年轻人打了退堂鼓,才激发了我们两人的好胜心。你们撤了,我们偏要上主峰。”老王回忆着当时的心情。如此深的深入山区,本身就带有危险的因素。附近一般的村民都没爬过主峰。因为要赶在当天回家,所以两人在峰顶待了10分钟后就下来了。在山顶,老王喝光了带来的一听粥,仅有的几块饼干也一扫而光,就带着一瓶灌着水的可乐瓶下山。老韩就留下一块半斤大小的面包、半个咸鸭蛋、一根黄瓜。他们的理论是,顺着一条沟走,总能走出去。然后再坐汽车或火车回家。大致看看方向,他们向黑龙潭方向走去。用了一个小时下到沟底,沿着溪水走,两边是刀削似的峭壁。走着走着,路断了,溪水变成了喧腾而下的瀑布,有十多米深。他们观察了一下,看天色已不早,决定不再冒险,想返回去找到上主峰的原路,原路出山。下午4点多,要想当天回去,时间已非常急迫。他们发现了一个山口,看起来像是进山时的原路。于是走了下去。结果在下面看到了湿脚印———这是他们刚刚离开的地方。问题立刻严峻了———今夜竟要露宿在这荒山野岭!幸好,两人因为怕下雨,老王带了一件短雨衣,老韩带了一件雨披。两人不敢在深沟过夜,爬到半山腰找了个干石沟。那里离水较近,也能避风。两人商量好,不论是醒是睡,都背靠着背,各监控一半视野,怕有野兽袭来。这一夜几乎没睡。气温不会高于零度,不远处就是积雪、冰川。太冷了,冷得人浑身哆嗦。这一夜,两人的家人也是在焦灼不安中度过的。夜里11点,老王的爱人开始打电话向同事、朋友们询问老王的行踪。要命的是,两家家属都只知道他们是去爬山,但去哪儿、和谁去,一概不知。
5月3日饥渴
第二天早上5点两人就出发了。还是老思想,顺着条山谷走出去,总能找到公路或铁路。这一天,他们上山下沟的次数最频繁。上山是为了找沟,但下了好几条沟,不是走不通就是下不去半途而返。他们开始对这片山的险峻有了不祥的认识。又困又累又饿,他们只有老韩的那块半斤的面包。还不知要在山里转几天,那块面包,不能轻易吃。实在饿极了,就试着吃路边灌木丛不知名的山花,粉红色的。最令他们难堪的是,这第二天,他们又一次回到了昨天的那条沟———那已是两天内第三次了。“当时我们都觉得有些晕菜了。确实是慌了。”赶紧又向上爬,爬上一座山才发现由于慌手慌脚忘了把水灌足。下午6点多了,天色已黑下来,这一天也没休息,饿得不行时,老王对老韩说,我不行了,给我口吃的。两人一人分了口面包。可是嗓子很干,根本咽不下去,全是粉末,沾了一嘴,嚼了10分钟,硬是咽不下去,就像吃锯末,就着点山花儿,才吃了下去。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想活命,就得赶快找到水。终于发现了一处冰川。老韩在前面喊起来,这时天色已全黑了,看不见人,老王凭着声音摸了过去。这一夜,两人心情都很沉重,有点绝望了。可乐瓶已灌满了水,但那是冰水,喝一口就冷得哆嗦,可半天不喝,又渴得受不了。老王说,不知道你爱人怎么样,我爱人今天肯定报案了。知妻莫如夫。就在这一天,老王的爱人已向密云当地的石城派出所报了案。
5月4日救援
5月4日,这是五一节后第一天上班,在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消息不一会儿就传开了:办公室系统的两位处级干部节假日去登山,现在人竟失踪了。总行领导立即作出依靠当地政府和县支行,不惜一切代价寻人救人的指示。上午9点多,第一批救援指挥干部一行12人出发上路,11点多到达云蒙山公园。他们立即在公园管理处租用了一间会议室,拉了一条求援专线。当地乡政府干部、民警、农机站站长都聚在一起现场指挥。当地30个山民已经找来,总行同志把两位失踪者的相片交给他们。山民们分成10组上山了。另外安排了3人乘车从外围沿公路兜向主峰背后。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下午2点多,天色疾暗,狂风骤起,大雨挟风而至,夹着冰雹。当地干部着急地望着屋外说:我们山脚下冰雹,山上就会下冰碴。下午六七点钟,山民下来了,一无所获。总行保卫部的刘主任、办公室的王副主任、服务中心赵副主任等第二批人员赶到现场。云蒙山地广人稀,地形复杂,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如不确定重点搜寻区域,就是撒进去上千人也是无济于事。救援方案必须赶快定下来。好在在场的总行同志都是与王、韩两位相熟多年的同事,他们分析道:这两人都是性格沉稳、遇事小心的老同志。此外,两人都有一定的登山经验,比较自信,不愿走回头路,估计是登上主峰后向另一侧进发时迷了路。因此搜索主方向应定在主峰一带。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方向的确定至关重要。方案基本确定下来:5日,将动员军民近500人,分6路搜向主峰,下午三四点钟,中莲花瓣一带会合。动员这么多人手,后勤供应也是个考验。怀柔县城百货商场大楼的经理深夜11点被叫醒。商场的面包一扫而光,全部分到了第二天进山人员的手里。半夜12点,前线指挥人员的晚饭才端了上来,人们却都吃不下去。4日这天,老王、老韩早早就“收了工”,大概是下午三四点。一上午又白走了。东南西北已分不太清了,只能分清左右。按照既定方向仍然向右爬上山梁,张望一番,再下山沟。几上几下,还是出不去。中午时分看着黑云压过来了,两人就不敢往下走了,担心山洪随之而来。向上爬,刚在半山腰找了块避风避雨的大石头,雨和冰雹就下来了。两人的下半身全湿了,雨后天气更加寒冷。第三天了,体力、精神已不如前两天,上山时还好,下山时走着走着人就要睡着。也许是心惊了,头脑也逐渐冷静下来,杂念也少了。“反正今天是走不出去了,反正也不知该往哪儿走了,反正今天单位肯定是知道了———会出动人来找我们。”两人统一了意见———不再急着乱走了,歇下来,好好想想。这一夜,情绪最不好,两人几乎没有交谈。
5月5日遇救
5日,这一天阳光极好。老王、老韩还是5点多就开始行动了。这一次他们换了个方向,从原地向左攀登。山下的大队人马按计划出发了。怀柔县委书记亲自坐镇,乡长、书记也都上了山。几个60多的老太太也喊着要上山帮着找人。最精锐的一支力量———北空地空导弹部队抽出的数十名干部战士,在当地向导带领下,分4组直接从山区的心脏地带向主峰搜寻。事后证明,也正是这支力量中的一支发现了两名受困者。北京城里,服务中心赵副主任带着向空军求援的申请,赶赴北京军区请求支援。10点多,北京军区空军作战处收到了“请求救援”的申请。救人如救火,部队有关领导对此事极为重视,立即向军区空军首长报告。11点半,北京航运团接到了有关首长签发的救援令。12点05,一架米—8直升机受命起飞,刘团长亲自现场指挥,王副团长亲自带队飞行。飞机上准备了紧急救护的医药用品。上午10点多,王蔚国、韩苏京正向山上爬着,听到有人声。过了一会儿,对面的叫声传来,是有人在喊他们的名字。两人知道遇救了,一下子坐在地上。那个只有拳头大的面包,两人分着吃了。20多分钟后,地空部队的战士们就冲出来了,他们都是年轻人,跑得很快,不顾一切地向这边冲来,一路上磕磕绊绊。两人眼泪立刻就下来了,冲过去和战士们死死抱在一起,嘴里反复喊着“亲人解放军”。“这话平时在电视、电影里听过,总觉得是套话。但此时此刻,才相信这话是发自肺腑,还有什么话比它更能表达我们获救后对子弟兵的那种感谢之情和鱼水之情。”获救的消息传到了山下,人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文/本报记者 陈新
应该认真吸取教训—致清华山水行俱乐部的组织者
mudplayer
00:16:14 6月03日
当从北青报上看到清华学生在云蒙山上迷路遇救的消息后, 我就猜和山水行俱乐部有关, 因为我曾在水木清华旅游板上见过该俱乐部关于”天仙瀑探源”的广告.
当时是五月初, 网上正讨论大学生小五台被风雪所困最后获救的事. 一直在该板登旅游广告的俱乐部对此事却只字不提, 我还特意托人把新浪网上有关小五台的消息(包括绿野仙踪的成功例子)贴到板上, 并问是不是山水行组织的, 但没有人回答.今晚从中央台的晚间新闻中得到证实, 果然这次云蒙山活动又是山水行组织的. 本来走迷了路也不是什么罪该万死的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就行了, 但电视上山水行组织者的话却让我感到害怕. 他说: 没想到要原路返回, 来的时候没注意作标记. 他还笑了笑, 颇为得意的说: 幸好是我带路, 要换了别人, 会更严重.我faint, “没想到要原路返回, 来的时候没注意作标记”! 进山时要注意地形, 多看回头路, 这是山野旅行的基本常识, 别的同学不知道倒也罢了, 可你是组织者, 你是带路人啊, 连原路都不能返回, 你怎么带人做穿越? 难道穿越还更容易?好不容易上了水木清华(几天没连上了:< ), 看到当事人的自诉, 才知道组织者根本没走过这条线, 才知道组织者事前宣称“只要有带一瓶矿泉水上香山的本事就行。”因为”不这么说你们怎么能跟我来?”愤怒, 悲伤之后, 我只剩下害怕了. 山水行俱乐部, 原勇敢者俱乐部, 你们是商业性质的俱乐部, 你们的收费对学生来说不算低, 但你们的组织却是这这样的轻率, 这样的不负责任.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遇险, 你们不是去总结经验教训, 而是逃避推逶责任,甚至是邀功! 但是你们知不知道, 你们这种态度, 有可能导致血的惩罚, 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附录BBS 水木清华站的两篇文章:
发信人: hellolily (sayhello),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云蒙山之真相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un 2 13:02:03 1999)
“只要有带一瓶矿泉水上香山的本事就行。”
导游的这个承诺让16个仅仅想野外烧烤露营的大学生在山中被困两天,悬崖峭壁缺水少粮,而其后媒体的报道,让疲惫转化成愤怒。我们并不想探险,只是野营,先前被通知去云蒙山玩,在问及难度的时候,导游说能拿一瓶水上香山就没问题。结果根本没挨到云蒙山的边,而被从天仙瀑带到方圆200里的无人区,不是旅游区,不允许露宿,但我们连那个“游人止步”的牌子也没见到。导游澎湃的探索欲把我们带到从未开发的山林里去,跟随他用两天的粮食爬了三天的山,还有8个是女生。这是“带一瓶矿泉水上香山”吗?导游”说:我不这么说你们怎么能跟我来?我们被骗了,那么信任那“导游”,被他带着在山上拉锯,转圈子,后来才知道“导游”根本没去过!原本的游山玩水变成了生死挣扎,在最令人绝望的境地,他还在大呼过瘾,什么“大江东去”……本来我们还觉得导游挺不容易,不时就让我们停下,自己去找路,出事了他自己责任也不小,也就不难为他了,分食物时总想着他。后来一位同学看他被记者盘问实在可怜,还给他端去一碗面。我们甚至照付给他导游费。可是看到他在电视上的表现,我们实在咽不下了。我们16个同学根本没想探险(不然怎么会有一半女生?),但我们都很坚强,我们没给谁丢脸。但是我们现在真的愤怒了,还有很多委屈的事可以说。待续吧。
发信人: lilyli (你的样子), 信区: THUExpress
标 题: 云蒙山之真相续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Jun 2 12:38:33 1999)
看新闻了吗,把他们说成头脑发热期望冒险的大学生典型。事实是:“他们都是山行社的成员,接受过半年以上的野外生存训练” 其实 去之前听没听说过山行社还未可知,更没有期望过“冒险和挑战“电视台为了赚取收视率,拼命找寻疲惫憔悴悔恨的镜头,硬是把一直顽强乐观的学生报道得蓬头垢面,颓废无比。还在学校找几个不明真相的人采访一番,说说要吸取教训之类的话。然后在宿舍里逼着采访,将在山里都没有哭的女孩逼出泪来。其实电视台未必是真关心学生,前几天两个老头被困更掺,一点没报道。无非是看清华的牌子,借机找点卖点,极尽添油加醋之能事,把所有接受采访的话剪成一截一截的,再拼凑起来。自始至终他们没有任何对不住清华的地方,受骗上当也是上的自己人的当,电机系的导游倒是让我有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感慨。
转贴岩石先生对云蒙山事件的思考(未经授权,抱歉)
向山
17:13:00 99/06/03
Re:通过近期几次发生的问题来看。。。。 岩石 1999年六月3日 12:53 p.m.
回复: 转贴–应该认真吸取教训—致清华山水行俱乐部的组织者–(岩石)
现在北京甚至到全国,野外运动这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正在逐步的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同时参加野外运动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有了提高。这是一件好事!但野外运动不同于在市内逛公园,它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挑战性的。它需要一定的体力、野外经验、野外常识甚至到专业装备才能完成(对不同类型的野外运动而言)。我们鼓励大家接受、普及这种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鼓励大家在有计划、有准备的条件下去适当的挑战自己,但不赞同盲目的去涉险。随着这项运动的开展,有很多的该类俱乐部相应而生,而且有很多的俱乐部都是爱好者自发组成的,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在这样的俱乐部中,有些任职人员教练自身的经验并不是很丰富,专业装备也不齐全,盲目的认为自己只要认识北斗星、会看指南针就能走出大山或森林,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这样做对自己和招来的参与者都是不负责任的。在大山里孕育着众多的意想不到的危险,一个好的教练最起码应懂得如何去避免危险的发生和发生危险后如何去救援。如果只知道每次发生问题后就用电话求助,那这个人就根本谈不上是教练,充其量也就是个旅游团的地陪而已。本来野外活动发生些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吸取自己的教训和他人的经验,因为自己的原因再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就是愚蠢和不负责任的了。现在我国的山间、林地等野外环境的救援体系还不如欧美发达完善,几乎是没有,这就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要开展自救,各个俱乐部应对此担负起自己的责任。随着发展,以后俱乐部之间的竞争肯定会很激烈,安全、信誉将是迎接竞争的必备条件。如果以后再多次发生近期内发生的问题,那麽除了这个俱乐部自身的生存会有问题,还会给整个新兴的野外运动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我们应记住我们是在倡导和普及这项健康的运动,而不是在扼杀!—-我无意于得罪任何人,但警钟的确已经敲响了。
山水行俱乐部关于云蒙山事件的思考
mudplayer
19:14:13 6月05日
转贴自BBS 水木清华站
发信人: climbing (climbing), 信区: Travel
标 题: 山水行俱乐部关于云蒙山事件的思考(1)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un 5 18:31:57 1999)
一周来, 大家对于云蒙山事件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 这两天, 我们清华山水行俱乐部一方面在忙于善后工作, 向学校汇报有关情况, 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因而一直没有对这次事件给同学们一个正式的答复. 现在, 我们对俱乐部的活动和组织情况作一个比较全面的总结.这次云蒙山活动的领队是我们的会员, 我们俱乐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开始他们班级和我们联系, 希望我们协助组织一次野营性质的春游活动, 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 在对野外活动的思想准备,经验和体力方面, 都与平时自愿报名我们活动的同学有较大的差距. 这个错误估计导致了后面我们犯的一系列错误:在路线的选择上, 最开始我们想走的是云蒙峡, 一条很简单的路线, 但后来觉得这条线走的次数太多, 而且在5月初的一次活动里, 我们曾很顺利地完成从天仙瀑到云蒙山森林公园的穿越, 因此最终选择了穿越天仙瀑, 而这是一条难度很大的路线, 事后看来是不适合班级活动的. 后来参加活动的同学反映说最初只是想在旅游区内野营, 而不是这样几十公里内人迹罕至的山谷. 这是我们事先沟通不够, 事实上, 我们俱乐部活动的风格基本都是这样的地方,很少考虑游人众多的旅游区.同样是由于5月初那次穿越天仙瀑成功得太容易, 就相信这次也一定会成功穿越, 因此没有在沿途作标记, 这是这次事件中我们最大的错误.考虑到班级活动中各位班干部能起到很大的组织作用, 因此我们只去了一名同学负责带队, 而平时我们的活动至少有两名野外经验丰富的同学带队, 这样走错路时可以互相提醒, 需要找路时可以一个领队照看大部队, 原地休息, 另一名领队没有后顾之忧地去探路. 这次云蒙山带队的同学以前没有走过这条线, 但事先与路熟的同学详细讨论过路线的走法, 沿途的地形, 岔路,明显标记等等, 了解了可能的天气情况. 事实证明, 在山中找到正确的路不是口头描述和地图所能保证的.
(未完, 见下一篇)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49.47]
发信人: climbing (climbing), 信区: Travel
标 题: 山水行俱乐部关于云蒙山事件的思考(2)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un 5 18:33:07 1999)
(续)
这次班级活动的行进速度比我们5月初那次穿越天仙瀑要慢很多,活动的第二天, 带队同学确信已无法完成原计划, 决定往回返, 途中岔路很多, 没能保证严格按原路返回, 在找路过程中, 发现可能远离大方向就马上返回, 始终没有过于远离天仙瀑河道. 第3天, 沿天仙瀑河道向下游走过程中, 遇到瀑布落差很大处, 只能爬上附近的山找路, 但遇到了陡崖, 而且下了大雨, 同学们精疲力竭, 食物消耗殆尽,于是决定求援. 上述过程的简述不知是否准确, 如有错误, 请参加活动的同学更正.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全班同学非常团结, 无论男生女生都很坚强,始终没有乱, 没有发生大的争议, 没有自作主张走哪条路, 避免了更大麻烦的出现.带队同学在电视采访中说了”如果不是我, 麻烦会更大”的话, 想在很没面子的情况下找回一点面子, 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在同学们中引起了很大争议, 给共同经历了这次事件的同学们造成了伤害, 在此,他本人和我们俱乐部对他的话表示道歉.由于我们组织不利, 使参加活动的同学经历了不必要的惊险, 使北京市和密云县相关部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给清华带来了不良影响, 给学校各级领导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同学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我们俱乐部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从这次事件中得出的经验和一些野外活动常识,供同学们参考:
- 无论最初制定的是什么样的计划, 一定要保证能原路返回.
- 保证能原路返回的方法:
(1) 沿着河道行进, 容易保证不迷失方向. 进山时可能有很多支流岔路, 但回来时水是汇向主流, 很少有需要选择的岔路. 河边有山路时, 尽量走山路, 要比崎岖不平的河床节省体力. 但沿着河道行进的前提是行进确实不困难, 河谷山势较缓, 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下雨的征兆, 山中如果下雨, 原本时断时续的小溪在1小时内可能水位暴涨3米, 河水宽度达数十米, 当原本清澈的溪流出现浑浊时, 很可能是泥石流爆发的前兆, 应迅速向山上撤.
(2) 如果走远离河道的山路, 就比较容易迷失方向, 不要怕麻烦, 在每个岔路口将红布条绑在来路的树枝上. - 没有明显的山路时, 不要长距离地披荆斩棘开路, 因为视野狭窄, 难以保证是在按希望的方向前进.
- 迷路时的处理方法:
(1) 保持镇静, 冷静回忆在哪里犯的错误, 保证所有人始终在一起不走散.
(2) 如果没有把握某条路是否正确, 不要孤注一掷地一直走下去, 应果断返回, 保证不要偏离原定路线太远. 这次我们的带队同学做到了这一点, 因此求援时能较清楚地描述自己所在大致位置, 使救援人员较快地找到了大家. 确实, 承认自己走错了路, 原路折返,是一件很令人沮丧的事, 但报侥幸心理一直走下去可能带来很大危险.
(3) 如果确实不能找到原路, 应沿谷底走, 找到河流, 向下游走,因为所有的水都会流向山外.
(4) 如果和大部队走散, 不要乱跑, 在小范围内寻找一下, 如果不能找到他人, 应回到走散处, 等待大家来找. - 野外用火: 不要在松林中生火, 满地的松针沾火即燃, 极易火灾. 离开前用水浇灭火堆, 或用雪盖住, 以免死灰复燃. 火不旺时,千万不要向火上直接倒酒精, 火会烧到瓶子里, 然后如火焰喷射器般喷出一两米长的火焰, 烧伤对面的同学.
- 宿营地的选择: 开阔, 平坦, 离水源不太远, 但决不能太近,更不能在河道上或瀑布下, 以免下雨时水位暴涨, 淹没营地. 一般宿营地应比水源高3米以上. 宿营地决不能在陡崖下, 周围的山势应较缓, 以免落石.很多同学有疑问怎麽会在北京还能迷路. 可能很多人对北京郊区的印象只是一块块方圆几里的旅游区. 事实上, 象我们去的这种山谷,几十公里内荒无人烟, 没有经验的人很容易迷失. 大家如果指责, 尽可以指责我们俱乐部的组织工作, 但不应指责参加活动的那个班的同学.另外, 我们还想在此告诉喜爱野外活动的同学们, 不要两三个同学自己带上野营用品, 随意进山, 因为危险往往没有一点征兆就突然发生, 而有些错误犯了就在无法弥补. 山中的情况远比大家想象的复杂, 野营探险不同于普通的旅游, 应参加经过正式组织的集体活动,应有经验丰富的领队确保安全.
(未完, 见下一篇)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49.47]
发信人: climbing (climbing), 信区: Travel
标 题: 山水行俱乐部关于云蒙山事件的思考(3)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un 5 18:34:22 1999)
(续)
我们这些喜爱野外活动的同学最初成立这个俱乐部, 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同学体会到野营探险的乐趣, 感受到真正的大自然. 安全始终是我们非常重视的问题. 我们的野外活动领队都经过认真的选拔, 参加过正式的培训, 对报名参加活动的同学讲清活动的艰苦程度, 叮嘱其带好必备的手电,雨衣,水等用品. 我们俱乐部正式组织的活动都要求参加的同学经我们代办保险.(参加这次云蒙山的班级活动的同学基本都不是我们的会员, 也就没有要求上保险. 另外我们办理的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意外伤害保险, 赔偿范围是因意外受伤引起的医疗费或伤残. ) 从4月中到5月底, 我们成功地组织了5次野外活动, 其中两次是穿越. 这个顺利的开端使我们安全意识有所降低, 最终有了这次事件. 不少同学反映我们的活动收费太高. 事实上, 我们日常的协会组织工作没有任何报酬, 每次带队的同学能得到100元的补助, 因为作为领队要携带2倍于其它同学的食品, 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中很可能有打车之类的开销, 而我们的财务制度中打车是不能报销的, 另外每位领队参加技能培训时自付了一定的培训费.每次活动收的费用, 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同学是120元, 会员80元(包括除食物,保险费外的全部费用). 一次活动中每人的消耗至少是80元:租用帐篷,睡袋,背包,防潮垫–50元, 路费–30元(前提是往返都乘坐国营长途车, 如果有些地点较偏僻, 或返回时没赶上班车, 需要包车, 则每人的路费可能会40元以上). 另外, 有些地点要收门票, 最终的开销很可能超出80元/人, 超出的部分由第一次参加活动的同学多交的40元和会员费来补充. 这次云蒙山活动, 每位同学交了35元的租用装备费,另外有6元是给带队同学的补助. 我们的财务制度中, 日常组织工作允许的报销范围是打字,出激光, 复印, 购买广告色,广告纸,毛笔等文具,以及用于联系活动的电话费. 我们的财务帐目已经过了学校负责部门的检查.我们活动的性质决定了需要使用野营装备. 我们没有获得企业的赞助, 也没有要求学校报销过任何费用, 因此只能是请参加活动的同学们自己负担装备租借费, 尽管尽了很大努力, 每次的活动费仍让同学们感到过高.云蒙山事件后, 学校出于安全考虑, 已暂停我们的活动. 如果确认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开展活动, 我们将退还会员的会费.
(未完, 见下一篇)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bbs.net.tsinghua.edu.cn·[FROM: 166.111.49.47]
发信人: climbing (climbing), 信区: Travel
标 题: 山水行俱乐部关于云蒙山事件的思考(4)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Jun 5 18:35:21 1999)
(续)
很多同学讨论5.1小五台山遇险事件, 由于随后的北约空袭大使馆事件, 我们没有来得及给大家答复, 在此一并说明.5.1登小五台山是北京山水行俱乐部组织的活动, 清华有3名同学参加. 当时宿营地点有些陡, 夜里下了雪, 但绝大部分参加活动者都对活动的艰险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带了毛衣,毛裤,甚至羽绒服, 因此大家普遍反映,不认为有必要救援, 因为不存在困在山上下不去的问题. 当时队伍中有一个高干子弟认为很危险, 用手机通知家里, 派当地部队救援.第2天, 领队带领大家按原定计划下山, 晚7点到达山下的宿营地时, 遇上救援部队. 部队坚持要求将大家带到总部, 大家被迫继续走了7个小时的夜路, 夜里2点到达总部. 后来俱乐部被要求付2万元的营救费. 以上情况均由3位参加活动的同学证实. 北京山水行俱乐部是组织野营探险活动的专业团体, 那次小五台山活动有5名以上野外经验丰富的专业领队参加, 对小五台地形和天气状况非常了解, 不可能出传闻的那样严重的事件.报纸关于5.1小五台山的报道严重失实, 各报纸间很多是相互转载,与事实相去甚远. 这次云蒙山的报道没有象那次那样不负责, 但诸位记者为追求卖点而作的炒作大家可能已有所领教. 确实, 无论事情经过如何, 1个月内有了两次这样的事情, 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的反思. 野营探险作为一项正在国内兴起的活动, 它的普及和发展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而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与生俱来的乐趣与危险并存. 如何最大可能地减少可能的危险, 而不丧失其探索未知, 超越自我的乐趣,是每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们有可能再次组织活动, 我们将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 在每个细节上确保安全.关于我们俱乐部的讨论, 批判也罢, 辩解也罢, 最终其实都是为了能让每个热爱野外活动的同学能玩得更安全, 更快乐. 感谢大家对我们俱乐部的关心, 希望能有更广泛的讨论. 面对这项活动本身的危险, 我们不应因噎废食, 也不可能因噎废食. 对于活动的组织者, 迫切需要的是更严格的管理; 对于活动的参与者, 迫切需要的是野外生活知识更广泛的普及, 是避免盲目的无谓的冒险.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方面做点什么. (完)
北京日报对云蒙山事件的新闻分析
向山
17:33:26 99/06/07
几天前,17名大学生在云蒙山探险旅游时迷了路。山地穿越、高原探险、漂流、攀岩……在这些越来越时髦的项目后面,人们不禁要问——
探出危险谁来担
(汤一原)
今年“五一”,参加某“绿色环保旅游团”的39名首都大学生在太行山深处西金河口林区登山时突遇大雪,加上山高坡陡,原始森林茫茫,大学生们在风雪中走失。1个月后,17名清华学生在密云县云蒙山原始森林中探险旅游时,因山高林密、阴雨连绵而迷路3日。此前的5月份云蒙山中已发生了两起游客迷路事件。
山地穿越、徒手攀岩、探洞漂流、高原探险、野外露营、悬崖速降、自行车骑行……在为各种充满诱惑力的“探险”名目迷醉后,旅游爱好者们终于开始接触到了“探险”的险处———迷路、饥饿、受伤、危险。看来,人迹罕至,风光秀丽,甚至万里独行,探险旅游确实潇洒浪漫刺激,但是,对于潇洒后的那份艰苦,美丽中的各种危险,旅游者们准备好了吗?探险旅游的组织者们又准备好了吗?
6月4日,记者以一个普通游客的身份拨通了某探险俱乐部的电话,接电的先生说,周末正好有一个远足活动,参加者自带食物外,两天还要交300元的费用。记者询问要不要和俱乐部签订协议,有没有办理保险。这位先生声称,俱乐部和旅行社不同,无须签订协议,也不用办理保险。
记者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许多这样的俱乐部,在每年收取几百元的会费后,他们大多能够开办讲座和提供信息咨询,以及不定期地组织户外活动,有的还能提供免费的设备。可是名为“探险”,必然潜伏着危险因素,那么万一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了危险,又该由谁承担呢?一家航空俱乐部的接待员说,参加俱乐部的人员在填表时必须注明,一切风险由自己承担。大多数探险俱乐部的态度也与此类似。
“没有旅游前的实地考察、旅游中的安全保障、旅游后的保险赔偿,探险就成了‘冒险’。”国旅国内旅游公司的葛群总经理说,“游客参加探险旅游是为了寻求一种新的体验,所以在线路安排上应该有惊,但也要确保无险。像我们推出的西藏旅游,事先派人去当地踩线,排除一切危险因素;在安全保证上,和游客签订协议,把保险额增加到普通游线的3倍;在旅游接待上,和当地签订协议,确保游客的行程。”而在探险旅游中一旦发生意外,跟随旅行社的游客可能比参加探险俱乐部的游客更保险些,因为正规的旅行社都向市旅游局交纳了至少10万元的质量保证金。
市旅游局有关人士认为,名目众多的探险俱乐部因为缺乏管理,导致了事故的频繁发生,旅游局有必要将其纳入旅游行业管理范围,要求他们办理旅行社审批手续,弥补行业管理上的空白。据了解,《特种旅游管理办法》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之中
北京青年报对清华学生遇险云蒙山的报道(转帖)
向山
18:07:35 99/06/09
《北京青年周刊》 1999年6月2日
十七名清华大学学生迷路云蒙山
5月底的周末,大概是北京最美丽的几个周末之一了。5月29日,清华大学大一某班的17名同学相约去云蒙山风景区体会大自然的万般风情。为了玩得放心,玩得尽兴,他们还特意请了一位在山水行旅行社任导游的高年级同学做领队。这位同学虽然在旅行社受过半年的专业训练,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知识,却并未去过云蒙山,未去过风景秀美却迂回曲折的大山里头,不熟悉那一个又一个的山峰……于是,这次出游,变成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探险”。其中一位男生为了出去玩时和学校家人联系方便,特意向朋友借了一台诺基亚手机。这部手机后来成为他们与外界联络的惟一工具。
计划不断改变
5月29日中午进山的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沿着山路蜿蜒攀爬。其实迷路的端倪早已显露。5月29日下午3点多钟,充满激情的大学生到达原计划中的第一个宿营地,比预计晚了近两个小时,周围只有几所被废弃的农舍,同学们一看,挺荒凉的,就不愿意在这儿过夜。稍事休息,大家继续向原计划中的第二个宿营地前进。不熟悉地形的导游不时让他们停下来休息,自己带一个男生到前面探路。天色暗下来了,第二个宿营地却没有找到。大家只好在一块难得找到的空地上坐下来,支起了帐篷。说是空地,其实是梯形的两层,一层两个帐篷,上层女生,下层男生,同学们戏称为女生楼和男生楼。
踩着男生的胳膊往上走
原计划露营一天,可到了5月30日下午,导游还在不断给大家打气:快了快了,我们一定能在天黑赶回去。他们跟着导游爬上去,再折下来,看看不对,又从另一个地方爬上去。山路的难度,已经超过了一般游人可以接受的范围,或者说,已经根本没有路。体质较差的女生几乎是由两三个男生又拉又拽地往上爬。有的山路实在太难爬了。岩壁滑得人根本用不上力,也没有落脚点,班长站在那儿,把一只胳膊搭在岩上说:“来,踩着我的胳膊往上走。”开始,大家都不忍心这么做,但不这么做,就意味着他们走不出去,最后,班长的胳膊成了他们的梯子。很多时候,梯子又变成别的男生的肩膀或脊梁。当天下午的时候,他们在山顶用手机给学校打了一个电话请假,说他们今天可能回不去。山上手机信号弱,此后他们没有用它与外界联系。
让我枕着你的脚丫过夜
夜幕降落,本来打算现在已经可以回学校洗个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睡觉的同学们非但没有走到目的地,甚至也找不着来时的路了。这晚没有前一天那么幸运,他们只找到一个无法支帐篷的斜坡可以栖身。男女生楼建不起来,他们只好另想办法。17名同学分为四排,平均每排四五个人在斜坡上躺下,同盖一条被子,为了防止下滑,下面一层的同学便把上面一层同学的脚丫当作枕头,每排的同学又互相挽着胳膊,形成一个整体。最上面一层的同学为了能够相对固定,只好和身旁的树拴在了一起。就这样,大家相互用体温取暖,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凌晨两点左右,下雨了。一时间雷电交加,打雷时在树下呆着最危险,和树拴在一起的小女孩急忙解开了绳索,却依然无法避开大树。因为,一来周围全是树,无处可避;二来属于他们的斜坡又是那么窄,挤过去一点,另一边的同学就有可能被挤下山沟沟。
风雨中,我们瑟瑟发抖,但我们歌唱
5月31日,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时紧时疏,又经过半天的迂回和探寻,同学们已经精疲力尽,因为事先他们只准备露宿一夜,所以现在,他们携带的水和干粮都已经不多了。以往一直鼓励他们坚持下去的“我们一定能出去”的信念也变得越来越渺茫,他们知道,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走了,即使有指北针和“军用地图”,也很难再找到出山的路,尤其,天雨路滑,山里雾蒙蒙的更不好走。在又一次快到山顶的地方,男生开始在空地上支帐篷,女生们则互相抱着围成一个圈,相互取暖,身上都被雨雾打湿了。身陷困境的同学们冷得瑟瑟发抖。一时间,大家沉默了,任山上的风雨肆虐地舞着、下着。不知有谁提议:“我们唱歌吧。”立刻,雨雾蒙蒙的山上便响彻带着颤音却不失嘹亮的《团结就是力量》!四周的树木和杂草很多,根本看不清周围的景物,同学们只有蜷缩在帐篷中等待。不知过了多久,雨停了,躲在帐篷里的女生听到男生在外面喊:“快出来看呀,云海!彩虹!”这时,已近中午,山顶上带手机的男生发现有信号了,便与导游商量,赶紧将电话打到密云县旅游局求救。时间不长,雨又开始下起来,他们也隐约听到有人呼喊的声音,便开始拼命回应,但声音此起彼落,他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是幻觉。就这样,喊一会儿,停一会儿,一直到晚上大约6点多,他们终于确切地听到有人在喊,并且见到了六名救援人员。霎时间,他们真感觉像见了亲人一般。毕竟,从5月29日中午开始,他们就没见过除他们17人之外的任何人。紧接着又上来好多人,有当地的老乡,也有穿警服的。他们带来了蛋糕和水,然后平均几个人保护一个学生,将大家平安护送下山,无一人受到伤害。
后记: 俗话说,山中一日,世上千年。可见在山里无端呆上一天时间,会有多闷。这闷而漫长的一个雨天,大家从北京的一些媒体可以看到关于山外,学校、家长和其他营救人员紧急救援的报道,也可以读到本刊关于大学生在山里互相帮助,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报道。一场有惊无险的冒险之旅过去了,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大学生们惊魂未定,他们不愿意回忆山里的经历,不愿意透露他们的名字,对采访比较抵触。但同时他们坚持,这段经历非常令人难忘。相信他们将来会记住许多:那个导游;四个人同盖一条被子;男生的胳膊是女生的梯子;山中雨后彩虹……以及记住他们最后被一群喊哑了嗓子的营救人员紧紧包围的情景……谁说云蒙山里的这一天很闷?
文/本刊实习记者冀玉
返回山难与安全专题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