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新消费人物:刘力
冰岩地带
取消

新消费人物:刘力

刘力:创造五个“人”的拓展

本报记者    姜泓    张树军


从体验教育的平台上看我们做过的事情,眼光更开阔。
在发达国家,体验教育已经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中国将来是否走这条路?我个人断定:肯定会!
       ——刘力

       八年前,刘力将体验式培训引入国内,将其培训产品命名为“拓展训练”。今天,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拥有6个分公司,10多个培训基地的全国性培训组织,向社会提供了10几万人次的培训。明天,人众人将视线投注在比拓展训练前景更广阔的体验教育上。

“拓展训练”不是行业代名词

       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力常常纠正这样一个概念偏差——拓展训练不是一个行业。
       “拓展训练成为行业的代名词,这是我们面临的尴尬。我们的行业是体验式培训,从大的方面讲是教育培训。国内的教育主要是课堂教育,应试教育,我们针对的在职成人。与国外同行交流时,如果你说你是做拓展的,人家会莫名其妙,不知你在说什么;但你说是做体验式培训的,大家都知道。”刘力说。
       人众人是第一家把体验式培训方式引入国内的公司,OutwardBound这个英文单词需要起个中国名字,刘力想出了“拓展训练”这四个字来涵盖这套产品。“1994、1995年的时候,拓展这个词在媒体上还很少见,我们将‘拓展训练’到国家商标局注了册,在40多个领域对其进行商标保护。由于我们是第一家,又一直是以拓展训练来宣传的,几年以后,大家就将这种培训方式称作拓展训练,成了这个行业的代名词。”
       由于体验式培训进入门槛低,很快就有数十家打着拓展训练牌号的各类公司、户外俱乐部等也推出类似的培训课程。人众人在媒体、网站、“3·15消费者权益日”上不断声明,拓展训练是公司的商标,不断涌入的各种各样的拓展训练机构混淆了正确认识。就像卖牛黄解毒丸,各家药店都可以卖,但以同仁堂的名义来卖的只能有一家,烤鸭和全聚德烤鸭也是这个关系。
       国内在规模和实力上能够对人众人形成威胁的企业寥寥无几,而且随着它们的壮大,在自身对外宣传上,也已经尽可能回避“拓展训练”的表述方式。而那些真正需要依赖“拓展训练”这个称谓来拉动效益的企业,大多数规模甚小,甚至相当一部分是草台班子,如果人众人将它们送上法庭,可能给这一品牌带来不可预期的负面影响,也会让对手借助自己成就了名气。

经历+有心+团队=成功

       拓展训练现在在管理者和白领阶层中已经耳熟能详,有人问刘力,当初引入体验式培训,你这个人是不是有眼光,有谋略?
       刘力说:“我是一个有心人,进入这个行业,和我的经历有关。”刘力是赶上“文革”的那一代人,很早就进入首钢工作。恢复高考后,197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正好赶上抽调大学生充实国家机关,便进入北京市委组织部做干部管理工作。1988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有一个项目,在国内建一座现代化管理培训中心,专门培养中国的管理培训师,提高现代管理水平。刘力有幸成为管理培训师之一,通过外国专家授课,接触到西方现代管理技术和人力资源知识。后来,刘力留在管理培训中心工作,中心侧重在中国组织干部、人事干部培训上。从那时起,刘力步入了教育培训业。
       中心经常聘请国外专家来讲课,培训师也常到国外做短期学术考察。在一个国内举行的国际研讨会上,OutwardBound国际协会的一位培训总监发言,当时刘力没有听懂他在做什么,只是看到幻灯片上培训场是在户外,学员们快乐地进行各项活动,有儿童、成人、老人,各种层次,引起刘力极大的兴趣。几个月后刘力到香港开会,专程到香港外展训练学校去看了看,当时他有一股冲动,自己也想参与进去。
       1992年,刘力参加了一个10天的体验式培训。“我受到的震撼是传统教育培训方式下从未有过的。把你放在一个特殊环境里,让你把那些乍一看完不成的事情做成,你对自己、对同事、对团队、对未来的工作就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这种认识不是别人讲给你听的,而是你自己从活动中亲身体验到的,那种积极的态度对个人、组织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中心在给一些领导干部讲领导者心理素质课时,要说大量理论上的东西,培训效果不好。刘力就在课上什么都不讲,拼两张桌子,学员上去做背摔,不管是处级干部还是局级干部,不管是50岁还是40岁,都要背对大家直直向后倒。“这大概是国内最早的体验式培训项目,做完后我不讲,让学员自己说说心理感受,然后我再说领导者心理素质是什么,效果就好多了。”刘力常常回忆在国外参加体验式培训的经过,学员发问国内有没有这样的机构,如果有的话就真把他们的员工送去。从那时起刘力就有了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体验式培训学校的念头。
       1994年下半年,正好赶上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时候,刘力辞职下海。回忆往事,刘力说:“当时注册拓展训练学校时,工商、教育部门都不知道拓展是做什么的,几乎申请不下来。后来怀柔一位老教育局长听了介绍后说先给你个白本,试试。如果是真正的办学,我再给你们办正式的。一年后,这位老局长到学校来看,非常激动,说他做了30多年教育,还没有见过这样一种教育方式,能让学员那样地投入。”
       刘力说他选择体验式培训,有偶然,也有必然。“辞职后,心里也不踏实,你想得挺好,但你的产品别人要不要?现在想起来,最初的几步没有太大的失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与我们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分不开的。像公司刚成立时的王成、王纯新、曹阳等人,后来又有许多热爱这一行业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这是我最值得庆贺的事情。许多民营公司成长起来后因为内部原因垮掉了,而我们的核心管理人员一直都很团结。2000年,为了企业长久发展,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我们认为一定要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加入到领导团队中来,于是我们请来了现任总裁杜葵,完成民营企业从创业型向科学管理型的转变。”

体验式培训

       “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十;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得百分之二十;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得百分之八十。”体验式培训强调的就是“在做中学”。世上许多事不是你不能做,而是你不敢做。体验式培训满足的是人的高品位精神需求,如果想通过体验式培训来找个工作是没有直接意义的。
       一说到体验式培训,一些人就会联想到荒漠野林中的生存挑战、训练基地的攀岩比赛。对比这些课程,刘力指出:“我们与其他人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许多通过蹦极、速降等户外运动来做拓展训练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而人众人的活动是手段,是教学工具,这也就对人众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众人的体验式培训采取五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活动。第二步是发表,学员将在活动中的感受说出来,高兴、恐惧、沮丧,发表最直接的刺激感受。第三步是反思,培训师要把学员从活动中带出来,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考虑自己的感受能带给你什么联想,能联系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什么启发。第四步是理论,把这些感受、反思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最后一步是应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会有什么变化。所以,在体验式培训环节中,活动只是其中的一步。
       刘力说:“我们8年来一直为组织做培训,组织有培训需求,我们首先与组织领导者谈,他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设计课程。活动就像老师的黑板、粉笔,只是一个由头。传统教育是上来就讲理论、公式的,而体验式培训却是把你要领悟的道理融入到活动当中去了。”
       有的企业可能会提出,有没有新的活动,我们就先让他们提出一个要求,一起商量,结果发现要达到这一要求,还是他们以前做过的项目意义最大。比如中美史克和葛兰素合并后面临巨大的企业文化整合问题,中美史克已经做过多次体验式培训,我们就共同成立项目小组来设计课程,课程实施后效果非常好,而其中一半的课程都是已经进行过的。

体验经济,我们做到了

       1999年,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推出《体验经济》一书,引起商界及媒体的极大关注。《哈佛商业评论》说,“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人把经济增长和投资的视线投向了“体验经济”这块新奶酪上。
       派恩认为,所谓体验就是指人们用一种从本质上说很个人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可记忆事件。它创造的价值来自个人内在的反应。其实,体验一直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只是直至现在我们才刚刚开始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提供物方式来对待。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体验经济》的作者们第一次让我们看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能够普遍地、大规模地满足自我实现最高需求的阶段。而体验式培训正满足了这种需求。人众人所倡导的体验式培训并非因为有“体验”二字才在这些年来备受商界欢迎,而是它的实质内容,这一点从人众人的愿景“创造自然、快乐的学习体验”可以看出。
       体验经济理论告诉我们,体验类型有四种——娱乐、教育、逃避、审美。事实上,最好的体验包含了所有这些。
       “我们做的拓展训练是融四大体验于一体的。审美的体验,拓展训练是让人们把自身最光明的东西体现出来,欣赏自己,欣赏团队。逃避的体验,拓展训练学校都设在远离都市的山水之间,让学员暂时离开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在训练中,公司老总和普通员工摸爬滚打,员工可以踩着老板的脑袋翻墙,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娱乐的体验,从早到晚,学校里欢声笑语,学员是在乐趣中完成学习,而我们过去的学习成了受罪的事情,我们认为在自然的环境,放松快乐的心态下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教育的体验,这些课程本身是要达到组织者的目的,就要使学员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能在活动发生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这四大体验和谐地融合在拓展训练之中,是拓展训练这几年受到欢迎的原因。“当初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读了派恩的书后,发现我们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刘力说。

放眼体验教育

       今年12月,人众人进行战略调整,推出了新的公司——北京人众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强化了人众人的品牌。
       刘力介绍:“从拓展训练转到体验教育,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体验行业、体验领域是非常广阔的,仅仅用拓展训练来涵盖企业将来所要发展的体验行业是不可能的。比如我们推出的经理人飞行模拟舱,这不是拓展训练,它不在户外进行,是在酒店,学员西服革履,通过沙盘模拟商业运作,这是一种对企业在生命周期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体验。”
       “这几年我们到国际体验培训协会交流,注意到这一发展了五六十年的行业已经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户外拓展,而是越来越多地与体验经济结合起来。许多IT公司纷纷声称他们给客户提供全新的体验,大家都在往体验这辆车上搭,预示着未来的消费者将更重视体验,隔绝的、被动的服务形态不再讨消费者喜欢。从教育培训角度讲,我们庆幸的是我们较早地走在这条路上,1994年开始我们就在探索了,尽管当时我们还处在一种混沌状态,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从体验角度看,在教育领域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拓展。”
       新的北京人众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下辖两个分公司:北京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将原来的户外拓展训练归入其中;北京人众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将经理人飞行模拟舱和其他管理课程以及将来要开展的体验教育课程归入。总公司把握企业决策、投资方向。
       回忆当年给公司命名“人众人”的过程,刘力说:“当初注册公司时,我起名为北京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地域、商号、行业、企业性质,几个要素都有了。但工商局说不行,拓展是动词,动词不能做商号。没办法,只能添了几个字,结果都有重名的。最后加到‘众人’时,还有重的,我说那就再加个‘人’,不重了。现在想想,真是巧合,最初开始做体验式培训的时候正好是五个人,不过我一向认为公司的发展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
       此次推出人众人品牌,五个“人”被赋予新的含义:
       1.五个人代表团队建设的一个过程,从个人——团队——个人;人众人三个字的构成结构代表个人的发展依赖团队,团队的稳固依靠个人。
       2.五个人代表人众人的五种价值观:代表个人的诚实主动、激情创新,代表团队的追求卓越、独立协作、相互信赖。
       3.五个人代表人众人公司所提倡的五种心态:雄心、信心、恒心、爱心、平常心。
       刘力说:“现在消费者对各种拓展学校已经开始有所鉴别,许多客户有了这样的认识——这不是别的拓展,这是人众人的拓展。在我们无力改变行业混乱现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品牌来区别于他人。拓展训练的品牌我们会继续保护、宣传,我们也希望消费者明白,人众人是做体验教育的,拓展训练是他们的拳头产品。”
       刘力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两年的学习,一方面获得专业理论,另一方面交了朋友,从行业外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发展。“客户和市场给你提供了信号,他们推着你变革。现在从体验教育的平台上看我们做过的事情,眼光更开阔。在发达国家,体验教育已经纳入官方教育体系,美国一些大学开始培养体验式培训专业人才。中国将来是否走这条路?我个人断定,肯定会。我们无意取代传统教育,但这种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非常有益的补充。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非常光明的事情,是非常有前途的事业。”

人物白描

       尽管刘力总是说“公司做的是事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活力的事情,而我这个人是个平凡、乏味的人”,但年近知天命的他看上去健康、年轻,思维清晰,言语条理,透着精明强干。

人众人大事记

1995年,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中国,并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户外体验式培训机构——北京拓展训练学校
1996年,注册“拓展”商标,拥有“拓展训练”专有使用权
1999年,向全国发展,第一个分支机构——人众人上海拓展训练中心成立
2001年,接受人众人拓展训练人数累计超过10万,成为实际意义上全球最大的体验式培训公司
2002年,把视线投向更高的战略目标,从国外引进商战模拟课程,推出“经理人模拟舱”系列课程
2003年9月,正式成立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与体验发展研究中心,开始研发“体验会议”等一系列全新体验式培训产品
2003年11月,成立了事业发展的总公司——人众人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统领“人众人拓展训练有限公司”和“人众人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两大机构,并正式推出“人众人”品牌,原“拓展训练”品牌成为公司专有的产品品牌

谁出场

我拓展 我发展
淄博市商业银行 王锐
       拓展给了我自信(Confidence)。面对一个个新的话题,面对一个个似乎无法完成的任务,我不断地反问自己“行吗?”,当通过大胆尝试、不懈努力而终于成功时,我可以大声宣布“我行!我是最棒的!”
       拓展培养了我们的创造力(Creativity)。在求生游戏中,面对3.4米光滑的墙,当其他人都翻过去,我们把上面的人倒挂下来,把最后一个拉上去,这种疯狂的想法,看似不行,但它却是最为有效、安全的。
       拓展让我们学会合作(Cooperation)。在训练过程中,你被踩过,被压过,被蹬过,而且你也举过别人,拽过别人,抱过别人,大家相互欣赏,互相支持,互相赞赏,为最终目标而共同努力。
       拓展让我们学会交流(Communication)。每次项目结束后,队友们席地而坐,相互倾吐自己的体会,共同感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获得对事物最深刻的认识。
       在拓展中,我们快乐,我们创新,我们发展。

北大EMBA学员心得
       1. 团队建设是一门学问,有很多的奥妙和巧门,拓展是一种身体力行体验这种奥妙的极好方式。2. 团队只有在一起共渡困难,才能培养真正的凝聚力和真正的好的团员。3. 拓展能很好地发现个人的特长和短处,能发现个人的特点。
              ——高通无线通信技术(中国)有限公司资深经理 刘学微
       这是一次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尽管以前已参加过两次,但这次的印象最深,第一次好玩,新鲜,第二次体力考验,而这一次是一个综合培训,团队内容相关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使我拓展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我的团队伙伴都很优秀,他的认真负责投入及分享成功的特点给了我极深的感受。
              ——中化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经理 李宏伟
       在单位,我是最高领导,站在金字塔的塔尖。我是在塔尖上来观察团队的。在这里,我是一个普通学员,是团队里一个兵,我是站在塔座上观察团队的。道理都一样,但角度不同,感受就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给人全新的体验
              ——京华时报社社长、董事长 吴海民
       无论是自我挑战项目(跳断桥等)还是团队项目(跃墙等)的训练,都对自己很有启发:个人要克服自己的缺陷,努力向更高的目标或极限冲击;个人是离不开团队的,只有有机地溶入其中,服从团队才能达到团队与个人的双赢结果。
              ——小马奔腾公司 李眩
       团队合作精神的可贵,要重视合作、重视、集体,要信任、相信他人。
       要学会沟通,特别是企业中各级层面的工作协调与互动。
       要挑战自我,许多平时认为不可能的事,有时候经过努力还是可以完成的。
              ——浙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 王红舟

飞行模拟舱里的惊涛骇浪
太合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徐海音
       我们这一组太强了,总裁、副总裁、销售经理再加上我这个从事投资的国际金融硕士,实在是黄金搭档。
       然而,事实却是如此无情,从第一年起就因为没有计算生产能力却盲目抢夺定单而手忙脚乱,基础没打好,以后的每一年都颇有狼狈不堪的况味,虽然我们先知先觉地预先使用了一系列的预算手段,但仍然难扭颓势,偶而发生的一、两个失误更是雪上加霜。终于,在企业运营的第六年,我们这一组不得不第一个破产,四个人灰头土脸,沮丧得喘不过气来。我们开始抱怨模拟环境与真实的市场是有差距的,很多时候决策的时间也不够用。老师仍带着他的招牌微笑:“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
       没办法,只好争取危机援助吧。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用新增的、条件苛刻的股东资本经营着残局,慢慢地企业开始起死回生。但是,时间仍是不够用,还没等我们显现业绩,飞机已经着陆了,真是意犹未尽,那时,耳边响着的是“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
       正如老师讲的“破产的往往是学到最多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学到的最多,但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惊涛骇浪之后,是前所未有的万里晴空。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12月10日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