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岩地带 2003我们还能吃些什么?
冰岩地带
取消

2003我们还能吃些什么?

       看着丰盛的早餐,你想过食品中除了营养之外,还有些什么吗?这个品牌的牛奶含有抗生素吗?有绿色食品标签的果汁是否真的不含防腐剂?鸡蛋是被用激素饲料喂大的鸡生的吗?煎蛋用的油是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提炼的吗?一日三餐,所有食品都可能引发类似的疑问。
       一些媒体的真相披露将这种疑问发展到忧虑和恐惧:蔬菜水果上超标的农药残留物导致人体中毒,鸡鸭鱼肉中的促生长激素使儿童性早熟,胡萝卜是用硫磺熏出来的,乌鸡的“乌”与砒霜有关吗……

2003我们还能吃些什么?

姜泓


       常言道,国以民为重,民以食为天。吃,还是不吃;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敢吃什么,不敢吃什么,我们像哈姆莱特一样产生了“To be, or not to be”的困惑。
       2002年,我们比以往更加难以决定吃什么,因为国际、国内、北京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成为媒体报道的关键词。
       4月,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宣布,一些普通食品在进行高温加工处理后含有较大量的致癌物质丙烯酰胺。12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也证实大部分油炸、烤制食品,尤其是炸薯条、薯片中含有高浓度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在烹饪淀粉类食物的过程中生成的,烹饪时间越长或者温度越高,就越容易生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明可以致癌,而炸薯条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是世界卫生组织对饮用水规定标准的500倍。目前,科学家对食品为什么会在高温加工处理时产生丙烯酰胺以及丙烯酰胺对人体的危害性尚不清楚。我国在食品卫生安全常规检测中,并没有要求检测丙烯酰胺的含量。这一报道使人们对遍布北京街头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销售的炸薯条产生了疑虑。
       关于雀巢公司对欧美市场承诺不再使用转基因原料制作食品,却继续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地区销售的消息在11月份引起各方关注,6种雀巢食品被点名含有不明基因。在香港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16种含不明基因成分的名单中,宝洁、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国际知名食品企业榜上有名,食品种类涉及到薯片、三明治、速食面、汉堡、土豆泥、面包和黄油等。对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究竟有无害处,目前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转基因技术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转基因产品已经商业化多年了,在结论得出之前,人们不知道自己正在冒险。基于预防原则,国际上采取严格执行转基因标识制度的办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由其自主做出选择。中国是转基因作物播种和应用的大国,从美国进口的用来榨油的大豆就是转基因产品。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评价、进口和标识制定了管理办法,要求对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5类17种农业原料及直接制成品进行标识,但没有要求对工业制成品进行标识。卫生部制定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对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但实际上这一办法基本不被执行。
       11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称,因产品中被检测出坂歧肠杆菌,中国境内销售的美国惠氏公司费蒙特工厂在2002年7月12日至9月25日期间生产的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的配方奶粉将被限令召回。虽然所有关联的、可疑受污染的产品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但早在3月份,北京检验检疫局就查出该公司爱尔兰厂生产的儿童配方奶粉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卫生部于5月份也发现同样问题,惠氏公司才正式宣布收回这种奶粉。
       北京市卫生检查部门在对全市桶装水的抽查中发现,不合格率达52.4%。工商管理部门对全市食品市场质量抽查中,鲜肉、酱油等10大类产品的合格率仅为56.7%。卫生局、质监局、农业局的抽查也表明,20%至30%的蔬菜存在农药残留和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问题,20%左右的猪肉存在瘦肉精超标问题。7月,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播出了记者对北京SOGO超市宴家肉制品专柜的暗访,发现该专柜将前一天没卖掉的肉制品贴上当天的新标签与新到货的鲜肉一起放在货柜里,不新鲜的肉被做成酱肉。随之,更多的消费者增加了对超市出售的熟食制品的不信任感。
       2002年,食品安全不仅是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焦点,也成为我国入世第一年国际贸易争端的武器。经过2001年中日贸易战后,2002年日本又利用歧视性标准,实施技术壁垒,加强对进口中国蔬菜残留农药的检验,而经农业部检测,中国出口蔬菜是有质量保证的。在美国提高钢铁关税的同时,中国政府要求对华出口转基因产品的公司必须向农业部申请证书,造成国产大豆销量大增,在WTO框架内我们已经能够运用策略来保护弱势产业。
       但在国内,现实不仅使我们对“敢吃什么”频频发问,还引出了“谁来保证食品安全”的话题,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人民享有知情权。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进食品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应当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这也是“小康社会”的标准之一。
       2003年1月1日,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第一阶段正式开始实施,这是北京市政府为了确保广大市民吃上放心食品,进一步提高北京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和卫生水平而组织实施的以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的一项工程。这意味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自下而上引起了全面关注。
       但愿这一工程的启动,能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但愿“谁来保证我们的食品安全”这个问题能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2003年,我们关注食品安全。

       编者按:元旦是新的一年的开端,是全年第一个节日,通常媒体在这一天会整版套红,说些大吉大利、“歌功颂德”之类的话,而本刊在第一期推出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警醒”,似乎显得不合时宜。我们认为,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舆论监督,要引导社会舆论,维护人民权益,这也是本刊的办刊理念。我们的目的是不仅能“警醒”消费者,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而且希望能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促使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由此最终使消费者受益。这也算是我们的新年祝福吧。

原文刊登于《消费日报·新消费周刊》2003年1月1日

本文作者: 路客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3.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